在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有一位办起案来风风火火,抓起嫌疑人来冲锋在前的民警,他为人胆大心细,负责的是重案、要案、大案。他叫邓旭东,一名活跃在打击违法犯罪最前沿的刑侦民警。
从警9年,邓旭东先后办理数十起重大刑事案件,还原一个又一个真相,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因表现突出,他先后荣获个人嘉奖3次。
一道反光 让坠楼真相浮出水面
“刑事案件的办理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在不断地搜寻和思考中找到容易让人忽视的重要线索,这样才能串联起真相。”在邓旭东眼中,办理刑事案件不仅要胆大如猛虎,更要心细嗅蔷薇。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真相,往往能让刑侦人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邓旭东(右一)在与同事讨论案情
2020年5月,铜梁区某地发生坠楼事件,坠楼者李某当场死亡。事件发生后,铜梁公安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邓旭东就在其中。事发深夜,无目击证人且事发楼道在监控死角,导致专案组无法确定具体事发楼层和时间。
正当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邓旭东通过反复查看事发地所有过道监控有了重大发现:事发当晚23时,5楼某个窗户反光发生细微改变。于是,邓旭东立即叫来同事进行复查,并请现场勘查人员仔细核实,发现该窗户本应朝外却被关闭,且有被砸击痕迹。邓旭东再次查看该楼道监控,发现在窗户反光变化的时间点,李某所居住的8楼楼道声控灯从上至下亮到6楼。
抓住这个突破口后,邓旭东推断李某是从8楼跑到6楼的死角处后从窗户翻出坠楼,并在途中砸到了5楼开着的窗户。接下来,在现场勘查人员的仔细搜查下,果然在6楼窗台发现了新鲜的攀爬痕迹,最终成功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
警营尖刀 不顾受伤勇擒罪犯
刑侦民警,是打击犯罪的一把“尖刀”,而刑侦重案民警更是冲锋在打击最危险犯罪行为的第一线,常常面临巨大的风险。邓旭东就是每次执行任务都会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邓旭东(右)与同事抓捕嫌疑人
2017年,铜梁区公安局获悉一名犯罪嫌疑人即将潜入铜梁辖区,企图在此贩卖毒品,于是立即组织禁毒民警和刑侦民警展开调查和抓捕工作,邓旭东是这次抓捕任务的主力。经数日蹲守,邓旭东和同事发现该嫌疑人驾驶汽车出现在铜梁辖区,随即制定出抓捕方案。
当晚20时许,已被警方锁定的嫌疑车辆出现在某街道附近,在确保沿途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办案民警驾车一路追踪,并提前部署车辆到位拦截。
面对夹击,嫌疑车辆虽被抵住车头却不管不顾,依旧加足马力企图逃离。紧急时刻,邓旭东火速下车,率先冲上去对嫌疑人实施控制。此时,嫌疑人的一只手正摸向利器,准备殊死一搏。邓旭东发现后果断敲碎嫌疑车辆车窗玻璃,快速打开车门将嫌疑人拉下车,并死死将其控制在地。随后,办案民警在嫌疑人身上搜出毒品50余克。经审讯,该犯罪嫌疑人对其运输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直到抓捕行动尘埃落定,邓旭东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时,他才清晰地感觉到被玻璃划出长长口子的手臂传来阵阵疼痛。简单包扎后,邓旭东又投入到下一场战斗。
接续追凶 破获32年前命案积案
刑事案件中,有些案件因为年代久远、证据模糊、技术有限等原因,破案进程一度凝滞。然而不管破案有多难有多险,一代又一代铜梁公安刑侦民警从未放弃追寻真相的脚步。
“查下去!”这是刑侦支队的前辈们传下来的嘱托,也是邓旭东来到刑侦支队接过“87年张某被杀案”相关卷宗后,给自己立下的誓言。
1987年,原铜梁县高楼镇居民张某被人杀害。经民警侦查分析,判定当地居民陈某和刘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然而陈、刘2人作案后早已潜逃他省,隐姓埋名。32年过去,几代刑侦民警全力破案,却又怀着遗憾离开。虽然嫌疑人毫无踪迹,但铜梁公安的追凶工作从未停止。
“所有做刑侦工作的民警都有一股‘傲气’,那就是不能让犯罪分子小瞧了我们还群众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毅力!”在持续追查过程中,邓旭东和同事根据上一代刑侦民警摸排出的线索,终于在重重迷雾中找到了关键信息:江西宜春的一对夫妻与潜逃的陈、刘二人相关特征高度吻合。
经深入调查,邓旭东确定这对夫妻中的“汪勇”就是刘某潜逃后的化名,而“汪勇”的妻子陈某并未改名,更是佐证了这一判断。确定无误后,邓旭东和同事立即赶往宜春市,成功将潜逃32年的陈、刘二人抓获。
审讯过程中,刘某对其犯罪事实拒不承认。作为案件主办人员,邓旭东努力寻找刘某的“心理支点”,依据事实证据进行讯问,终于在刘某的话语中找到关键漏洞,并以此为突破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了刘某的侥幸心理,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最终,这场持续32年的追凶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刑侦工作是一门用智慧与犯罪分子较量,用正义维护群众利益的事业。”邓旭东说,案件不分大小,都要查个水落石出。身为一名刑侦民警,他将继续把刑侦事业作为人生坐标奋力拼搏,为平安铜梁建设添上厚重庄严的一笔。(文/龚轩 图/铜梁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