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暨重庆市第三届“最美禁毒人”发布仪式成功举行,集中表彰王婷等10名在打击毒品犯罪、毒品预防教育禁毒社会宣传、戒毒康复、志愿服务等禁毒工作岗位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永川区公安局兴龙湖派出所教导员刘雪文常年扎根基层禁毒普法实践,为禁毒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重庆市第三届“最美禁毒人”。
“毒患一日不绝,宣传一刻不停。”在日常工作中,刘雪文接触的吸毒人员,很多是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一时好奇而吸毒,更有甚者走上犯罪道路。
“禁毒工作必须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刘雪文积极思考,坚定了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的决心,创新开展“线下点单、线上互动、网课培训、文艺创作”四位一体的宣传模式,收到普法受众的热烈响应,取得良好的宣传成效。五年来,刘雪文和她的普法志愿队走进50余所大中小院校,组织近300场法治讲座,普法10余万名学生。
线下课堂有特色
为打好防毒“疫苗”,刘雪文积极策划牵头组建志愿普法队,以“靶向明确、突出特色、丰富形式”为目标,切实将普法课堂变为“兴趣课堂”。她带领普法志愿队不断拓展授课形式,率先开展“点单”特色授课,统一制作普法课题表和授课民警个人简介推送到学校,由学校根据需求电话联系上门普法。
课程分门别类,有针对“问题学生”的青少年毒品犯罪预防课程、针对女性的毒品交友陷阱课程和针对外籍人士的“英文普法课”等特色课程,让学校成为“点单人”,普法志愿队按需备课讲课。授课前,刘雪文认真组织课件审核和集中备课,将宣讲内容根据青少年受众需求鲜明区别开来,在入校普法中广泛采用“情景式”体验课堂,带领青少年分角色扮演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增强应变能力,在校园组织开展“真人版飞行棋”闯关游戏,让禁毒知识在游戏竞赛里入脑入心。5年来,刘雪文带领普法志愿队走进50余所大中小院校,组织近300场法治讲座,普法10余万名学生。
线上宣传扩覆盖
在扎实做好线下特色课堂的同时,刘雪文积极探索扩大线上宣传覆盖面。深知网络直播作为年轻人热衷的新兴交流模式,刘雪文便花大量时间认真学习直播的操作流程、交流方式,从打招呼的第一声开始,积极运用“网言网语”贴近网友,让禁毒普法更接地气、入生活、贴人心。她带领团队以禁毒普法直播的“参与感、互动感、亲近感”作为切入点,开创性推出禁毒教育馆“科技云体验”活动,在中央政法委长安网开设“禁毒黑科技”网络直播体验,吸引42万网友在线观看。
为了增强网络互动感,在直播课程中刘雪文都会留足与网友的对话交流时间,开展网络问答、抽奖活动,拉近与“云听课”的网友距离,对于直播中网友的提问和建议,认真收集整理,及时反馈回应,让“直播带学”成为普法新潮流。自2020年以来,刘雪文将实景课堂搬到网络云端,禁毒直播课程中收到网友的积极回应和广泛好评。
“传帮带”培养接班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为禁毒宣传“行家里手”,刘雪文十分重视禁毒宣传人才的培养,把自己常年从事禁毒宣传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为规范禁毒宣传授课内容,提高授课质量,她认真研读禁毒法律法规和辖区案件实例,与专业警种和基层民警充分交流,与本地媒体联合录制“文姐的普法课堂”社区戒毒网课,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网课设计,让更具普遍传播性的禁毒课程得到推广。
同时,她注重典型教案的搜集整理,多次与街道社工对接,将探索出来的方法和工作个例剖析汇编成工作经验做法,提供给禁毒工作者使用。在2019年、2020年的全市禁毒社工教案大赛中,刘雪文立足永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际,指导4名参赛选手提炼做法、总结经验,分别获得第1、2、4、6名的优异成绩。
2017年,作为基层普法人物登上公安部《派出所杂志》新年首刊封面;2018年6月,获评全国禁毒教育优秀校外辅导员,11月被重庆市宣传部、市委政法委授予重庆市最美法律志愿者提名奖;2019年6月,获评永川区首届“最美禁毒人”,2021年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获得“最美禁毒人”殊荣的刘雪文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毒,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通过禁毒知识宣讲,切实筑牢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继续为禁毒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