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编者按|今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和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主题设定为“创新·图强”,侧重于技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组织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政府、学者和媒体展开对话,旨在探讨与交流中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随着车市存量竞争日益加剧,并在“三化”技术深入落地的同时,在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汽车市场和技术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趋势?如何应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考验?活动现场,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华荣发表重要发言。
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确实到了“寒冬”时代。销量上看,中国品牌乘用车同比下降23%;市场竞争上看,确实更加激烈,合资与自主的较量日益加剧,中国品牌正在面临着诸多问题。
而产业“寒冬”是基于几点因素影响。首先,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短期宏观因素不确定因素加强;此外,第二产业风波不断,淘汰赛加速,随着补贴政策、价格战、新旧动能调整因素的深入,小规模弱势资产无法支持竞争,大批弱势品牌将出局,未来一年内优胜劣汰将会加速;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培育品牌时间正在压缩,此前长达20年的品牌培育期已时间不再。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朱华荣认为,遵循价格战等“放血”策略的品牌,必将“失血过多”而亡,由此,竞争才是产业回归良性的最好手段。
但同时,朱华荣也表示,“开放,蕴含着回暖春机”。他认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市场,本地化的能力有益于本土品牌的快速增长;与客户的互动,“高频”一定会打败“低频”;中国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年销峰值仍有4000万空间;主流的中国品牌补齐了短板,自主品牌正逐步走向全球竞争。
由此,朱华荣给出有三点建议。对政策,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稳定性;对行业,抱团取暖,携手前行;对企业,坚持战略转型,熬出伟大。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徐留平董事长,王侠会长,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王侠会长定的主题是“创新图强”,无疑是当前汽车产业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里面,特别是对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指南针式的讨论。
先看一些数据。刚才徐留平董事长高屋建瓴的看法,我判断中国汽车产业确实到了一个寒冬时代。坏消息是1-4月乘用车下降了14.8%,中国品牌同比下降了23%,更严峻,但是好消息是实销情况并没有这么可怕,实销乘用车下降了5.4%,中国品牌下降11.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第二组数据,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确实更加激烈,我们看到是紧凑型绞车和SUV合资和自主的价差,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进一步下降了10%,进一步打到了一快。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从最高的41%下降到现在只有38%。实际上4月份的数据大概下降了33%,在这一轮中中国品牌无疑面临众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刚才讲的产业的严冬已经到了。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是严冬的至暗时刻已经到了或者即将到来。
怎样看待这样的形势?
首先是宏观经济带来的不良效应。这个不用解释,大家比我研究很多,特别是短期一系列经济的发展。长远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方向性和不确定性,在短期的不确定性在一系列因素下增加。
但是对于产业来说出现了更加严峻的问题,政策的波动带来我们这个产业当前的一个新问题。比如说本身新能源政策的波动、智能化等等,包括下乡等等政策,价格战等等,以及促进消费实施方案这个政策出台了,但是实际上对这个产业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但是老百姓持观望。
第二产业风波不断,淘汰赛加速。新旧产能的调整、优胜劣汰在加速。在这一轮下来,小规模和弱势资本其实是无法支撑竞争的,在高速增长或者增长期的时候有一定的机会,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没有机会了。这一轮里面,无论对于合资品牌,弱势的合资品牌,还是国内传统弱的品牌,还是对新势力造车结局都是一样,大批车企出局,产业关停并转会成为一个常态。其实大家已经看到,我认为未来一年内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的时期。当然同时我们看到中国品牌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刚才说到价格,合资向下、自主向上,价差在缩小,同时原来中国品牌,原来说过他有四大红利,现在都消失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短兵相接的年代。中国品牌提升或者品牌培育的时间周期会进一步压缩,在不同的年代培育一个品牌需要20个,有的品牌说需要30个,但是现在已经不给中国品牌20年、30年这样的机会,这是最为严重的,所以提升中国品牌已经到了迫于眉睫。
汽车行业多了一个多元多次回归方程式的时代,原来我们是一元二次、一元一次很容易解决,现在这个很难解决,尽管也有解,但是不是谁都可以解。当前汽车出现了“放血”现象,因为市场激烈的竞争,大家都在降价、促销甚至半价,国5、国6切换,6月份这场血战我估计非常惨烈,但是放血求存最后必将是失血过多而亡。我常说另外一个观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更好的办法,激烈的竞争让产业回归正常、良性发展最好的手段。
是不是没有希望?有希望,在这里用了两个字“开放,蕴含回暖”的“春机”。开放,包括心态的开放、合作的开放、同行之间的开放、上下游的开放等等。一个是本土,我这个本土不仅仅是指中国品牌,凡是真正深入扎根到本土你的机会更多。
这表现为几点。一个是中国的经济活动,仍然是最具活力的,尽管我们的增速在放缓。二是中国的政策。从“两会”李克强总理报告中可以看到,减税的政策仍然是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减去的是包袱、增加的是活力。同样的,还有一系列。
第二个方面本地化的能力,十分有利于本地品牌的快速成长和竞争力的发展。纵观全球,其实全世界的竞争都是这样,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产业。快一定是打败慢,近一定打败远。高频互动,这里指产业间、客户间的高频互动,这是本土具有的优势。比如包括制造业,制造业在中国的优势,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主流的中国品牌具有巨大的机会。补足短板、补齐短板、焕发生机。这里面表现出主流更懂市场,产品力提升到相当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和其他企业竞争,三是效率最高,四是创新活跃度更高,五是稳步走向全球竞争更有机会。
第四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科技最领先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汽车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发展的机会,从跨界合作来助力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同样用互联网思维来促进品牌的快速提升。
当前寒风刺骨,难掩长远的勃勃生机,但要享受春暖花开,必先渡过天寒地冻。
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对政府而言,对全社会而言都要稳住阵脚,对政府而言越是这个时候,保持减税降费、持续稳定性政策,不要出短期政策,短期政策迟早要还的,会让行业更加混乱。对行业来讲,抱团取暖,携手前行,对企业来讲坚持战略转型,熬出伟大。
这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后面长安的一系列实践,在这里就不再详细的赘述,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