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亚欧合作对话”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3个国际组织的400余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此次会议。与会嘉宾将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对接、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与挑战、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等议题,展开专题讨论,为亚欧合作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开幕式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等与会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先生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传统与非传统的挑战威胁,包括贸易摩擦、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等。此次对话我们共聚于此,心怀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方案,促进多边主义,保护全球化,实现可持续增长。”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先生也表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变革、大调整,面对多种风险与挑战,当前亚洲和欧洲加强沟通与合作变得格外重要。深化亚欧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不仅仅将会有利于亚欧各自的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为当今不稳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
对于此次会议的举办地选在重庆,李保东先生认为,重庆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重庆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的网络,重要的支撑是以重庆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他表示:“我相信,我们本次在重庆的对话会将会对促进亚欧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终将从经济上将亚洲和欧洲融合为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不再是纯粹的地理概念。尽管过去欧洲是技术领先者,亚洲是学习者和追随者。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变化,即亚洲迅速追赶,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已经加大了投资,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亚欧之间有许多可以互学互鉴之处,通过共同携手发挥各自优势,我们会更加的接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
本次亚欧合作对话会议聚焦共同行动,促进新时代共同发展的主题,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契合亚欧国家的美好期许,必将为深化亚欧合作贡献新思路、开拓新空间、创造新机遇。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婷婷
金融全球化新阶段 看嘉宾怎么说:
再塑全球化 加强合作以应对挑战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以及全球化中获利分配不均、民粹主义裹挟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暖等问题让“逆全球化”的声音甚嚣尘上。如何应对科技发展区域化的挑战,如何利用科技进步、建立新的金融合作对话机制,深化全球化,使其更能惠及发展中国家?12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亚欧合作对话专题会议“金融全球化的前景与挑战”上,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周小川: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新的对话机制
“也许有人认为,全球已经有增强央行之间协调合作机制的框架,比如IMF,但实际上我认为还是没有的。”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在全球多边主义遭遇挑战的当下,全球央行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进展,才能应对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以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为例,“中国政府一向支持强有力的欧洲央行和欧元,通过沪伦通和多次共同面对危机的经历来看,区域间、机构与政府间的合作是有效的。”2012年,南欧多国出现债务危机,央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内的机构积极投资于欧洲的援助基金并继续持有欧元资产,使欧元汇率和亚洲股市行情出现上扬,提振了市场信心。
国际机构组织合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中。
全球央行特别是涉及到主要货币发行的央行应当如何建立协作机制的问题,也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如何建设的问题。“目前的现有组织,无论是IMF、BIS还是G20,在货币政策协调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仍旧是很不充分的。”周小川最后总结称,“目前还只是开头,今后还会有很长一段的距离,但如果我们力主金融全球化,就得朝着深化合作的方向去发展,才有可能去更好应对‘金融全球化’这样的主题。”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代表布鲁诺:“逆全球化”趋势是重塑全球化的机会
虽然各界目前对全球经济前景的预期普遍悲观,但只要更多的国家和社会保持开放,经济发展即能在大趋势上持续增长。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暨中国区及蒙古国总协调布鲁诺对出现“再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得更有信心。
“现在的全球化催生出了新的资产(知识产权、软件等)、新的服务,中国也应该在全球价值链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布鲁诺表示,目前,全球正处于新企业不断涌现、传统企业不断退出市场的新动态中,全球价值链正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进入新市场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一个国家都要重新考虑自己在其中的定位。
谈及贸易争端,布鲁诺说:“我们非常期待和现在面临的贸易摩擦会得到解决,整个决策系统都应该去关注自由贸易以及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局长梁新松:金融一体化是新兴市场稳定的后盾
“无论是大的国家,还是小的国家,我们都必须有一个稳定、有秩序的国际关系,我们才能在其中解决冲突,在新的领域解决问题。”梁新松认为,在思考具体怎么做才能打造新的“全球化主义”之前,应该思考的是全球化是否是成功的?面对发展较慢的地区我们还能做什么?
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他们的挑战是现在金融政策没有办法帮助他们完成的,必须通过跨国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计划帮助他们完成解决这些问题。”他表示,在区域性发展的角度,“我们必须要改变他们的发展模式。”
金融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全球新兴市场都会面临新的类型的挑战,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货币以及金融系统,这样才能为新兴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会。”金融的一体化则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助:金融储备能够去到有需要的国家,这些国家需要资金来支持他们的发展。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金融一体化能够让新的投资机会加入进来,并且是多样化的投资机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波:新兴市场国家要有健康合理的宏观政策
金融全球化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良便会成为自身的桎梏。
李波认为,如果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和很多亚洲国家,能够有效参与金融全球化,有效参与资本的全球配置,从而有效地推动新兴市场国家获取融资,同时学习先进的金融管理,先进的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贸易是很好的支持。但是,“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基本面不够健康或者宏观政策不够健康,导致他们在参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债务过高,产生资产泡沫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如何有效地参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有没有比较健康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比较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
欧盟驻华代表团副团长何云腾:任何经济的发展都依托区域性机构间的合作支持
12月2日是欧盟新一任委员会正式开展工作的日子,何云腾代表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再一次阐释了区域乃至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我是欧盟人,也是爱尔兰人。爱尔兰在加入欧盟的前十年中,成为了人均GDP第二高的欧盟国家,排在卢森堡之后。爱尔兰如何做到这点?就是因为我们跟欧盟有很紧密的合作,我们有很多改革,开放了市场,进行贸易自由化。”他认为,20世纪的后期以及21世纪初期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国家团结起来才更有凝聚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有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比如爱尔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的速度相对快一点,欧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各个成员国的团结。”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
加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性是关键!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专题会议在渝举行

作为本次亚欧合作对话的第三场专题会议,“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专题会议12月2日在渝举行。芬兰前总理、创新领域专家埃斯科·阿霍、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首席建筑师路彬、意大利埃尼集团执行副总裁GianniDiGiovanni等与会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意大利埃尼集团执行副总裁GianniDiGiovanni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发展的未来,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消除现代社会的歧视,从而增强大小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性。
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首席建筑师路彬表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互联互通是核心关键,不仅仅是城市数字化转变,也包括物理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可以很大的推进城市和城镇的发展。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也面临许多挑战。
埃斯科·阿霍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要确保市场的可获得性。政府要确保不仅仅有大型的公司或者大型的垄断性的公司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从一开始就有小型公司、成长型公司能够参与其中。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信部原副部长刘利华表示,智慧城市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如机器人客服、医疗方面的辅助性诊断、预测旅游人流量等。
作为世界上领先的AI公司之一,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勇介绍道,百度去年将其最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大脑和阿波罗计划等等进行打包,围绕自动驾驶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让AI的能力进入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还与重庆市在内的全国几十个省区市在智能城市建立了广泛的合作。
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面临许多担忧,比如:技术是否成熟,经济成本是否合理,个人隐私和数据方面的安全问题,人与自然,人与人是否和谐相处的伦理问题等。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吴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