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推动重庆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块普通玻璃,经过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惠科金渝)智能化工艺加工后,成为用于电脑、电视的液晶显示屏,“摇身一变”身价倍增。
在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称宗申制造),上线运行近一年的“1011智能制造装配生产线”,带动了国内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新一轮变革。
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包括惠科金渝和宗申制造在内的重庆市21个单位及产品榜上有名。自2016年工信部启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和产品创建以来,重庆市共有36个单位及产品上榜,绿色制造正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加速新兴产业崛起
15天,这是将一块普通玻璃变为液晶显示屏所需的加工周期。在惠科金渝生产车间,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玻璃变形记”,车间里没有火花飞溅、机械轰鸣,整洁干净得像一个图书馆。
惠科金渝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将普通玻璃制成液晶面板的生产流程全部是智能化,整个车间只需两名工作人员负责观察机械运行、核实机台的上报数据即可。
该负责人表示,智能化生产让员工摆脱了机械重复的体力活,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技术研发。目前惠科金渝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达800人,占比40%。
实施智能化绿色生产,为惠科金渝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
据介绍,液晶面板能够呈现出精致画面,全靠玻璃基板上刻蚀的金属线进行信号传输,每一根金属线的质量都决定着整个面板显示的精确度。
如今惠科金渝生产的液晶面板的金属线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依靠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惠科金渝机台刻蚀金属线的误差仅有一根头发丝直径的2%。
作为国内首个由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导建设的液晶面板项目,惠科金渝自投产以来,通过实施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让生产成本下降5%,生产效能提升20%,推动液晶面板产业成为全市正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智能化绿色化工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在宗申制造,蒋文彬岗位变了,由一名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的装配工,转岗为物料配送工。
40岁的蒋文彬在宗申制造摩托车发动机1011生产线从事一线操作8年。以前他的工作是为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电机,每装配一台电机耗时约25秒,他每天最多可装配1500台,工作强度很大。
去年11月,蒋文彬被企业告知,由于1011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他被调往另一条生产线从事物料配送。与他一起调整到新岗位的,还有1011生产线上的60多名工友,他们都被转岗到了宗申制造其他一线操作岗位。
“当时心里很忐忑。”蒋文彬说,一方面离开熟悉的生产线去新岗位工作,难免为“新饭碗”担忧;另一方面他也在琢磨,这些智能化“铁坨坨”,就真比他这样在装配工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傅管用?
很快,智能化改造的效果便让蒋文彬心服口服——相比传统生产线,改造后的1011生产线,操作人员减少了一半,同时生产效率提高14%,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6%,运营成本降低17%,单位生产能耗降低29%。
宗申制造总经理陈耀军介绍,1011智能制造装配生产线使用了大数据、数字模拟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由智能装配、智能物流、智能信息三个系统组成。其中,仅智能装配就有12个自动化单元,配备近200台全自动专机、机器手等智能设备,通过运用激光检测等前沿工艺,让生产过程实现工艺单元化、生产数据价值挖掘等。
陈耀军说,以前1011生产线需120多名工人“两班倒”,而现在这条生产线只需60名工人进行操作,不仅产品产量更大,而且品质、耐用度、降噪声等指标均大幅提高,产品趋于零缺陷,“智能化、绿色化工艺,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大帮助!”
工业园区产业向绿环境变美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如今,重庆市工业园区在推动产业向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同步加强对环境生态的保护防控。


此次获评工信部第四批“绿色园区”称号的重庆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以下称水土园区),就是表率之一。
确保园区天蓝、树绿、水清,水土园区从建园之初便严格制定近乎苛刻的招商引资“准入制度”——企业的投入产出指标仅作为入园参考条件之一,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及隐性污染企业,无论其产值有多高、利税有多大、解决就业人员有多少,都会直接“毙掉”。
为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水土园区先后拒绝近50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绿色优良的环境,让园区迎来规模更大、前景向好的众多新兴产业——云计算、生物医药、机器人等对环境要求高的新兴产业陆续入驻,京东方、莱宝高科、川崎重工等大批高精尖企业纷至沓来。
当前,水土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在绿色中呼吸、在花园里工作”状态,园区全域空气优良天数和污染防治等多项指标,均名列全市工业园区前列。
多方位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要把重庆市建成为国内制造业绿色发展先进地区,需要从多个方位持续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去年5月重庆市专门出台《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今年全市将建设市级绿色工厂30家、市级绿色园区3个;2020年建设市级绿色工厂40家、市级绿色园区4个。到2020年,全市计划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超过25个,开发50种以上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建成5条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培育5家国家级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评价中心。
为实现总体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和培育绿色服务平台五大重点任务,将从创建市级绿色制造培育库、制定完善地方绿色制造指标、加强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其中,建设绿色工厂将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中,选择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集中创建;发展绿色园区,将从市级及以上园区择优创建,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是鼓励企业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建成绿色供应链,是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绿色发展;培育绿色服务平台,将重点培育一批提供咨询、检测等服务的专业化绿色服务平台,满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需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据《重庆日报》、华龙网等资料整理
凝聚共识 形成合力 加快建设西部足球强市
——重庆市足球工作会召开
9月25日上午,重庆市足球工作会在雾都宾馆三楼大会议厅召开。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员朱和元,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慎出席会议。市体育局全体局领导,市教委分管领导,部分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各区县体育部门和教委主要负责同志,市体育局机关处室和部分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足协和各区县足球协会负责同志,足球青训机构、相关学校、企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约2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以党和国家对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的重大政策为指导,科学、系统部署新时代重庆足球工作。会议共有6项议程。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洪作全市足球工作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三年来我市足球改革工作的经验做法,检视足球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发布《重庆市足球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并号召全社会要凝聚共识形成重庆足球发展的更大动力合力,推动我市加快建设西部足球强市和创建体育强市。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欣宣读《重庆市足球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重庆市足球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是未来三年我市足球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是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具体行动。文件共有7个部分、21条,分别为职业足球、青训建设、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品牌赛事、发展保障。文件提出,到2022年,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足球强市,实现行业标准和规范更加完善,竞赛和培训体系更为合理,足球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更具规模,足球活动开展更加普及,人民群众对足球运动的需求得到满足,全社会更加关心足球、参与足球、热爱足球的目标。
会议还举行了六项签约仪式。一是重庆市体育局与当代明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庆市“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赛冠名赞助签约仪式;二是重庆市体育局与永川区人民政府、莱茵达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庆莱茵达足球俱乐部永川女子队共建签约;三是重庆市体育局与大足区人民政府进行中国足协中国国奥队国际足球锦标赛承办签约;四是重庆市体育局与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莱茵达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两江足球赛事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五是重庆市足球协会与华晨斯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进行重庆市足协青训中心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六是重庆市足球协会与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渝北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进行重庆市足协青训中心精英梯队共建签约仪式。
其中,重庆市“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赛将于202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比赛旨在打造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的青少年足球精品赛事,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市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有效推动我市青少年足球发展普及与精英人才选拔培养。赛事设置:U9组、U11组、U13组、U19组(重庆市内青少年足球赛);U15组为国际邀请赛(拟定12支参赛球队,国外球队6支,国内球队6支)。当代集团助力重庆青少年足球发展,与重庆市体育局就重庆市“市长杯”赞助事宜签约。
重庆两江足球赛事中心是新建的综合性体育中心,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规划用地约2600亩。具有八大功能:一是赛事中心,包括4.7万人座的专业足球场和0.8万人座的综合赛事馆;二是足球青训基地,包括11片标准足球训练场和中超足球俱乐部;三是全民健身中心,包括全民健身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体育场;四是足球产业园,包括足球商学院、足球版权交易中心、酒店和商业等配套设施;五是足球特色国际学校;六是山地特色足球公园;七是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八是高端体育社区。
市体育局向万州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梁平区、大渡口区、渝北区、永川区、北碚区共8家重庆市首批区级青训中心进行现场授牌。2018年1月,重庆市足协青训中心被中国足协评选为新周期第一批“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中心”。根据中国足协工作要求,经过申请、审核,确定了万州等8家首批区级青训中心。重庆市足协青训中心将对各区级青训中心予以指导、管理,给予经费、师资、技术、输送补偿等具体支持,并将继续选择有条件、有意愿的区县发展和布局区级青训中心。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吴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