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想要最大程度地避免疾病带来的风险,除了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之外,合宜的重疾保险规划也是转嫁风险的有效方法。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重疾险,如何选择才能避免花“冤枉钱”就显得尤其重要。
重疾险助力补漏减压
从财务损失的角度来看,重疾对家庭的直接影响是:患者收入中断或减少,为康复不断增加医疗支出。对于不幸罹患大病的家庭而言,短期内的经济压力显然是骤增的。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一项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住院、手术、器械、药物等,基本需要10万—50万元不等。如果想要使用进口药物和器械,或者提升病房条件,则总费用将会更高。
对保险有一定了解的人或许都知道,保险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当投保者遭遇不幸时,可以依靠保险金让个人与家庭避免陷入重大经济危机,同时能够继续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重疾险也同样如此。
与社保“罹患重病—就诊—按对应付费比例报销”的补偿机制不同,重疾险是更简单直接的给付型保险。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并达到合同约定的赔付标准,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直接获得合同约定的定额理赔补偿。另一方面,由于无须“凭票报销”,重疾理赔可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能为患病者及其家庭在早期治疗中就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病人及早治疗,免去资金上的担忧和困扰。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几乎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除此之外,各家公司还会根据目标客户及市场需要灵活增加部分重大疾病保障以及部分轻症、中症赔付。
可以说,在重疾突然袭来时,重疾险的保险理赔金是被保险人治疗康复的保障,也是挽回收入损失以及维持全家生活质量的保障,是有效转嫁大病财务风险最理想的工具之一。


40岁前买重疾险最好
风险面前人人平等,应该做到重疾险全家覆盖。倘若自己的家庭还没有配置重疾险,那么最应优先配置的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旦罹患重疾会对家庭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而买重疾险和年龄也有一定关系,40岁前最好。
重疾险对被保险人的年龄有明确的规定。重疾险的购买最好不要等45岁以后才开始,那样保费会出现“倒挂”的情况,即保费总支出和保障总额相当,甚至超过保额,很不划算。例如一名25周岁的女性购买一份20万元保额重疾险,每年需缴费4164元,共缴纳20年,共缴费8万多元,而同样这款产品,45周岁的女性购买,每年需缴16386元,只交12年,保费就与保障额相差无几了。而且重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保险行业重大疾病平均索赔年龄是42岁。出于费用考虑,也是买得越早越便宜,40岁的保费可能是20岁的1.5、甚至2倍。因此,40岁以前是配置重疾险的黄金时期。
此外,很多投保人以为,购买保险不久后如果被确诊重疾后,就可以立即获得赔偿。其实未必,重疾险都是有观察期的。观察期是指自保单生效之日起,在一定的时间内罹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是不赔或者只赔偿部分保额。一般说来,重大疾病的观察期一般在30天到1年,各保险公司条款上规定的都不一样。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无法获得赔偿,那就是投保人在投保时故意不告知保险公司自己的家族病史或曾经病史,像这类因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投保人,一旦确诊患重疾,理赔时也是挺麻烦的。
不是疾病种类越多保障越全
根据《中国疾病保险知识图谱》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疾病保险备案产品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8年均增长率达到13.7%,其中就以重大疾病保险增长最为迅速。2010—2018年重大疾病保险备案主险产品数年均增长率已达39.9%。与此同时,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出现的保障疾病也由2009年的124种不断攀升至当前的503种,整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但是,并不是列明的疾病种类越多,这款重疾险产品就越好。比如保单中只保10类疾病,其中“癌症”这类重疾,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却几乎囊括了所有细分的癌症类型(除原位癌),而那些号称可以保障30种以上大病的重疾险,可能并不涵盖只有“癌症”这两个字中所涉及的其他癌症类型。所以,只保障10种重大疾病的保险,未必比细分成几十种具体疾病的重疾险少,也许保障的疾病种类反而更多。而它们之间的保费相差也并不太多。
此外,保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并非越高越好,保额越高,相应的保费也越多。保额选择多少,不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定,还要了解目前重疾的医疗花费情况。
一般而言,重疾险保额30万元较合适,但是最合适的保额还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量身打造。因为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加上后续的康复费用甚至更高,因此一般的消费者购买30万元的保额比较合适,因为低于15万保额的保障功能太弱,而超过50万元保额的保费对一般消费者来说有些高。
重疾险保额最好为年收入的5—10倍。选择产品方面应当掌握几个原则。投保时首先要考虑有足够的额度。重疾险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根据目前实际重疾花费水平,一份不低于20万元的重疾保障,才能保障今后的康复治疗费。其次,投保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一般而言,最好将保额设定为在年收入的5—10倍,保费不超过年收入15%。
理性衡量科学投保
很多人不买保险的原因无外乎觉得如果没有得病,保费就打了水漂。正因为人们这种心理,保险公司推出了返还型保险,于是很多人认为带有分红性质的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更好,是不是这样呢?
重大疾病险分为几个种类:一类是消费型,保费具有不返还性;还有一类储蓄型大病保险,有的会定期分红。其实,偏向于分红型重疾险是没有必要的,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保障,不要本末倒置了,而且分红型重疾险保费高,消费型重疾险在保费相同的情况下,保障更大。
还须注意的是,对于缴费时间较长的保险产品,尽量延长缴费期,不要一次性缴清。尽管很多保险公司会对一次性缴清保费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对于以健康或生命为保障功能的保险来讲,还是选择年缴方式比较好。虽然看上去年缴所支付的总保费要多一些,但每次缴费量少,不会给投保人带来太大的财务负担。如果在缴费期间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得保额,这样无异于减少了整体保费支出。
在被保险人确诊为重大疾病后,要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住院前或住院后报案都可以。保险公司接到报案以后,就会启动理赔程序,进行理赔。
最好的重疾险,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进一步借助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合理的保险规划作好必要的“避险”准备,更科学地保障个人与家庭的健康和生活。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据东方财富网、凤凰网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