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大足区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牢牢把握“抓质量、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围绕“办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让大足的孩子愿意留在大足读书”的奋斗目标,从“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体教结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实施“七抓七要”和“12345”行动计划,为大足教育跨越式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树起了优质教育的新标杆。
固本强基 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以队伍建设为牛鼻子,大足区积极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指派经验丰富的陈世琼老师当我师傅,指导我的教育教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我参加全区‘轮岗交流’‘跟岗学习’……”大足一中语文老师颜膑灏说,正是区、校的帮扶、培训、激励机制,让她实现了专业成长。
事实上,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是大足一中积极贯彻落实大足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所进行的常态化工作。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变量。大足区以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好老师工程’为统揽,全区越来越多的教师步入了专业发展的‘高铁’。”大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印国建说。
如何让教师成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大足区把“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标准,细化落实到师德养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行为准则,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学校、教师、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向想干事的人提供机会,向能干事的人提供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位置。该区教育工委、教委打造干部队伍,突出质量核心导向,完善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交流机制,一批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好干部,发挥率先垂范作用。
为遴选适教乐教的优秀人才,大足区出台《大足区公开选调区外优秀教师工作实施方案》《大足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方案》等方案,完善教师队伍招聘引进工作机制,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仅今年上半年,大足区赴高校招聘教师50人,公开招聘教师100人,启用18个编制,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教师。
尤其是大足区根据《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好老师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采取集中研修、名校访学、专家讲学、专题研究、实践修炼等形式,着力实施“好老师工程”“三名工程”,搭建起了从新教师到名优教师发展的阶梯,激活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据介绍,大足区实施好老师培养工程,在每年集中开展教师研修不少于10天,计划5年一个周期,实现“全员”教师培训1万名、“两类”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500名、“精尖”人才培养对象30名,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今,大足区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过硬、品行高尚的“筑梦人”队伍,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正促进大足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多维并举 推动体教结合实现新突围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家庭忽视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教育工作也趋于弱化。重智育、轻体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不足,体质偏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足区看来,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体育锻炼不仅增强学生良好的体魄,有利于培养专注度、持续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磨炼学生的品格和意志,为其未来人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大足在全区大力开展“体教结合”,首先从评价入手,将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将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指标。大力倡导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在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的同时,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据了解,大足区教委、区文化旅游委在今年7至9月,引进社会体育专业团队及体育协会共同推进的体育特色夏令营活动,动员了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组建足球、篮球、乒乓球等20多个训练营,共1500余人次参加训练。
“体育特色夏令营的开展,是推进我区体教结合工作的一次大胆探索。”印国建表示。
作为全市首先开展“体教结合”的“先行地”,大足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让大足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一项受益终身的体艺特长。
在建立机制上,大足区教委联合区文旅委,初步构建以政府牵头、教委和文旅委具体负责,体校、学校、体协、俱乐部具体实施的“六位一体,三级联动”模式。
为使体育健康深入普及,大足区还引领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通过完善训练项目梯队建设,推进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让更多学校和学生受益。
以特色校、试点校为抓手,大足区推动田径、足球等基础大项和跆拳道、武术、水球等传统优势项目发展,拓展新兴项目。通过“好老师”计划,引进高水平体育专项教师,加强各级各类教练员专项培训、专业技能比赛,提高体育教师执教水平。
如今,各校的体艺项目百花齐放。
大足二中借助体育群众基础好的优势下,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校园足球示范学校、重庆市网球示范学校、重庆市篮球示范学校、重庆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等称号。
双桥中学实施基础文化教育与艺术体育教育和科技劳技创新特色教育并重。近年来,该校的高中足球蝉联5届冠军,合唱比赛多次问鼎、连续斩获科技创新(培育)区长奖,在市级比赛均获得较好名次,足球、合唱为代表的艺体项目已成为特色品牌……
截至目前,大足区现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6所(含2019年申报的4所中小学和2个幼儿园)、学校体育俱乐部13个、乒乓球试点校6所、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8个(含2019年申报的4所)、武术特色学校3所、网球、跳绳特色学校各1所。
通过创新体教结合,大足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新路子,赢得社会赞誉。
内涵提质 助力教育质量攀上新高度
教师队伍提质,体教结合赋能,通过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大足区教育显示出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势头,体现教育质量的各项指标不断刷新。
在今年,大足中学书写了一张出彩的高考答卷:本科上线1736人,创学校历史新高;重点上线人数突破600人大关,达到674人,较去年增加103人,增幅达18%,国内外顶尖学校同时录取数量创大足区历史新高……
863人参考,重点本科上线418人,比例高达48.43%;二本上线799人,比例高达92.58%……这是大足区城南中学在今年结出的高考硕果。
在大足区,除了城南中学和大足中学,还有不少中学都在今年创造了高考的辉煌。据统计,该区今年取得“两突破一增长”,重本上线人数实现重大突破,达1268人,比2017年增加313人,增幅为32.77%,比2018年增加185人,增幅为17.08%;清华北大入围人数实现重大突破,5名大足学子入围清华、北大;高分段人数实现持续增长,600分以上人数达139人,比2017年增加98人,比2018年增加19人。
“围绕‘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大力实施教育品牌培育工程,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最终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印国建一语中的。
近年来,大足区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指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实施“七抓七要”就是该区推动教育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特色的方向不断前进的一大创新举措。据了解,该区制定《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着力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七抓七要”为主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着力点,打牢硬件设施基础;以深化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增强教育治理能力;以维护安全稳定为着力点,强化师生生命保障……
大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引领他们全面而个性地健康发展、成长成才。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据《重庆日报》、华龙网等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