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高度重视 边督边改 南川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

日期:08-08  来源:重庆青年报

自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7月12日进驻重庆至7月25日,南川区共接到督察组移交群众投诉件共计17件,其中来电11件、来信6件。

南川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南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群众投诉件的整改工作,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确保群众信访投诉件件有回音、有效果,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17件群众投诉件已办结11件,正在拟制处理意见2件,正在抓紧办理4件。

整改原煤堆,杜绝粉尘污染

7月18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接到来自南川区群众投诉,投诉人反映南川区水江镇大龙二组水江煤矿不定时排放粉尘和噪声扰民。投诉人称该煤矿因距离居民区太近,影响特别大,希望能做封闭式煤坪,且去年反映过该问题,一直未处理。

接到该投诉交办事项后,南川区委、区政府立即责成区生态环境局、区煤管局等部门前往核查处置。

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发现,群众反映的企业为重庆市南川区水江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江煤矿,位于南川区水江镇大龙居委,始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煤炭开采。

关于群众反映不定时排放粉尘和噪声扰民的问题,经现场检查该公司在正常生产(井下作业),未发现有产生噪声扰民的情况,但存在部分原煤露天堆放未落实防尘处理措施的行为。

针对该煤矿存在的问题,南川区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要求该公司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法,对该公司露天堆放原煤未落实防尘措施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三是开展整治,消除污染,责令立即对原煤堆场进行整治,整治期间,加大洒水喷淋降尘频次减少扬尘产生;四是加强环境管理,杜绝在出煤过程中敲打矿车引发噪音扰民。

验收合格方能恢复生产

7月19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接到来自南川区群众投诉,反映“南川区大观镇云雾村慧龙砖厂排放浓烟及粉尘,已向多个部门反映,但未得到解决”。

接到该投诉交办事项后,南川区委、区政府立即责成区生态环境局、经济信息委核查处置。

经查,投诉人反映的企业为重庆市慧隆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南川区大观镇云雾村三组。

该公司自2019年6月18日停产检修至今未开展生产,预计恢复生产时间在今年7月底。该厂于2019年6月初委托重庆恒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厂区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报告显示该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排放达标。

针对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南川区生态环境局、经信委、大观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现场核实,现场研究处理意见:责成重庆市慧隆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停产期间对全厂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维护检修;对厂区路面和堆放场地开展清扫规整;要求企业要全天候保持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此外,由大观镇对维修整治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区生态环境局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察复核。重庆市慧隆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恢复生产前向区生态环境局与区经济信息委报告,经联合调查组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抽水电机密闭隔音,还居民安宁环境

7月19日,南川区接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南川区群众投诉,反映南川区西城街道泽恺半岛小区旁豪川酒店将机器设备固定在小区墙体上,机器24小时不间断使用产生明显震感并发出共鸣噪声。

接到交办件后,南川区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联合执法。

经现场调查核实,泽恺半岛小区旁的豪川酒店将机器设备固定在小区墙体上,且24小时不间断地使用抽水电机作业,从而发出共鸣噪声并产生明显震感,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休息,与投诉人所描述的情况相符。

执法人员现场责令重庆市南川区豪川酒店立即整改,将产生噪音的抽水电机移至酒店室内,并采取密闭隔音的方式,解决电机震动发出的噪音振动问题。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在泽恺半岛小区采访时了解到,周边群众对整改效果较为满意,对南川区委区政府立行立改、高度重视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表示感谢。

南川区生态环境将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川区相关部门将加强常态化巡查,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巩固问题整改成效。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吴丹据《重庆日报》等资料整理

黔江安置点主体工程完工 402户贫困家庭即将入住

李家溪安置点效果图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为了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在2018年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多措并举,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第四种类型——“撤并搬迁型”示范样本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确保实现高水平搬迁、高标准保障、高质量生活,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完工

据了解,该安置点位于黔江区城南街道办事处青杠工业园区,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集中安置点项目之一,是全市唯一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在城郊工业园区的项目。昨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安置点其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以食用菌为主的产业园已经初具雏形。

一直以来,黔江区千方百计实施产业帮扶,着力解决搬迁农户脱贫致富。该安置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每户配套200平方米大棚1个;新建2000万棒食用菌厂1个,实现120余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流转土地41.6亩,实现搬迁贫困户每户拥有1分地菜园地;对贫困户原承包地通过退耕还林或鼓励大户进行流转,增加搬迁贫困户收入。

同时,黔江区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满足搬迁农户就业需求。大力开发保洁、保安和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100个,全部用于贫困人口就业;依托正阳工业园区企业,实现200余人就近务工。

402户贫困家庭即将入住

为了更好地给农户以保障,黔江区努力解决住房需求,确保搬迁农户居有定所。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标准,设计建设50、75、100、125平方米不同户型416套,搬迁群众只需自筹每人2000元,实现拎包入驻,所差资金由地票和搬迁政策资金解决。

此外,黔江区做好民生配套,保障搬迁农户安居乐业。建立了安置区管理委员会和基层党组织,改扩建周边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安置户民生需求。在教育保障上搬迁家庭学生就近选择小学、初中学校读收,持续享受贫困学生教育政策;在医疗保障上,安置点附近配套建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临近就医问题,持续享受贫困户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在生活费用补助上,统筹资源每年设置40万元扶贫济困基金,对搬迁贫困户水、电、物管等基本支出进行适当补贴,降低安置户生活成本。

据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2018年计划搬迁任务2000人,其中在李家溪安置点集中安置402户1497人、分散安置113户503人。李家溪安置点项目占地64亩,由区农投集团统规统建,计划总投资1.5亿元,总面积37000平方米;配套6300平方米公共服务及配套管理用房、12000平方米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配套建设景观绿化、道路、给排水、供电等相关设备设施。目前,李家溪安置点完成投资约7000万元,安置房主体基本完工,已经进入装修阶段,预计8月底搬迁农户就可陆续入住新房。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吴丹据华龙网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