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消费研究 正向研发 智能制造 重庆摩托车产业逆势突围

日期:08-08  来源:重庆青年报

1—5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国内全行业摩托车累计产量633.37万辆,同比下降5.13%。而重庆摩托车产业1—5月实现产量186.9万辆,同比增长13%;1—6月摩托车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8%。

目前重庆规上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463家,其中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36家。行业总资产上1000亿元,具有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包括力帆、宗申、隆鑫、建设雅马哈、广本万强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种种迹象表明,在全国摩托车行业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重庆摩托车企业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正逆势突围。

转型升级:从价格低廉到闯入中高端市场

重庆摩托车按斤卖,1斤14元——很多人还记得这个“笑话”。作为重庆工业“金字招牌”的摩托车产业,曾经给市场留下的却是低质低价的印象,甚至有人猜测这个产业会因此“消亡”。

然而,如今的重庆摩托车“涨价”了。隆鑫通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鑫通用),去年刚推出的摩托车新品牌“无极”,最便宜的产品售价1.08万元,最贵的4万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申机车)推出的“赛科龙”系列高端摩托车持续发力,上半年该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96%。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实业)也传来好消息,其高端“KP”系列摩托增长迅速。力帆自主品牌在其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已达到50%,重庆本地摩托车品牌得到海外市场认可,这意味着溢价能力的大幅提升。

隆鑫通用7月12日发布的2019年半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摩托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58亿元,同比增长9.69%。隆鑫通用副总裁刘鑫鹏表示,隆鑫从去年开始为世界顶级的宝马摩托代工350CC踏板车,售价不菲,这说明重庆摩托车制造水平已经真正与世界同业高端接轨。隆鑫新上市的“无极”500R车,售价达3.48万元,这个价格是传统摩托车售价的数倍。

来自力帆实业的数据也显示,因高端“KP”系列摩托增长带动,公司6月份摩托车销售5.59万台,同比增长18%。力帆实业常务副总裁杨波表示,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信号。不管是隆鑫的“无极”、力帆的“KP”还是宗申的“赛科龙”,共同之处都是走的大排量、高品质之路,市场认可度较高。

隆鑫“无极”品牌下半年还将有几款中大排量的摩托车新品,价格在4万至5万元,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万台。力帆“KP”系列,主力车型甚至要排队提货,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万辆。宗申在新能源领域还推出了全新的“森蓝”锂电池高端摩托车,市场反响积极。

随着消费升级,大排量摩托车逐渐受到国内市场青睐,在过去这部分中高端市场,几乎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如今,通过研究消费市场、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转型力度,重庆几家本地企业进入并站稳了这个领域。尽管中高端产品绝对数量不大,但售价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最高达4万元,单车利润是传统摩托车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

江津区珞璜园区万虎机电生产的摩托车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海外市场:从互相杀价到有序竞争

海外是重庆摩托车最主要的销售市场。过去企业往往是一拥而上,互相杀价,最怕他乡遇老乡;现在企业的发展理念不同了,重庆企业在海外市场逐渐进入有序竞争。

过去,在全球市场好卖的产品,企业之间相互仿制,如今仿制产品已逐渐消失。现在不同企业在前端研发和产品定位时就追求多元化,加上精制造,重营销,从发动机平台、主打技术到市场卖点都不相同,因此在各自既定领域能够实现差异化经营。

隆鑫通用摩托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胡泊告诉记者:“过去重庆企业在海外市场主要靠OEM(自主加工),也就是贴牌生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为ODM(自主设计),多了一个设计环节。”企业不再靠几款仿制的低价车打拼海外市场,而是发展智能制造,推出自主研发的产品平台,在平台上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宗申机车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余长江介绍说,去年宗申和马来西亚客商共同研发了两款摩托车,由外商根据当地消费习惯提出市场需求,宗申自主开发产品,近期两款定制产品卖出1万多台。

随着外商对品牌接受度的提高,重庆企业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上,着力提升自有品牌。杨波说,力帆自有品牌在公司海外市场的占比已达50%,去年在菲律宾销售了15万辆自有品牌摩托车。“力帆”已成为当地名牌。

发展空间:从传统产业到智能制造

2018年,重庆摩托车产量同比增长5.5%;今年1—5月产量同比增长13%,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重庆摩托车产业的逆势突围,如何保持持续动力?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称,摩托车是重庆传统优势产业,全市有摩托车整车企业36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超过400家,目前重庆仍是中国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如今,隆鑫、宗申、力帆等企业已成为摩托车行业的知名品牌,通过产品升级、智能制造,企业将不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杨波表示,7月1日,国内摩托车国四排放标准已完成切换,不具备电喷技术的中小企业将被挡在市场之外,这将给注重技术创新的重庆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与此同时,随着西安等城市逐渐放开摩托车上牌限制,“禁限摩”给重庆摩托车产业带来的限制也正在松动。

不仅有大排量摩托、电动摩托占领高端市场,在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等方面,重庆企业也在寻求更多突破。隆鑫代工的350摩托车、建设雅马哈的踏板车等填补了我市踏板摩托车产品空白,鑫源、望江等面向欧洲等发达地区推出了大排量摩托车产品,隆鑫及银钢的复古车和边三轮、环松的沙滩车、广本万强的雪地车等已成为特色产品。宗申、隆鑫、鑫源等依托雄厚的摩托车产业基础在无人机、农机等产业领域的延伸发展也取得较好效果。

据了解,宗申近期正在筹备智能组件公司,进行摩托车产品的智能化研发,今后用户通过手机App系统,就能实现摩托车在线诊断等智能服务。一方面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政府对摩托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重庆摩托车产业还拥有很大发展空间。

正向研发才是正确轨迹

摩托车行业,曾是重庆制造业引以为傲的重要板块。自20世纪80年代重庆嘉陵、建设引进日本技术品牌以来,重庆摩托车行业走过了30多年历程,形成了整车、关键零部件配套的研发、生产、国内外贸易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重庆造”摩托车也一度占据全国产销量的60%以上,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在国内摩托车行业中,重庆形成了隆鑫、宗申、力帆、银翔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运行效能的摩托车整车企业,其装备水平、制造能力、生产规模处于国内领先,这四家企业均进入全国摩托车销量排名前十。

重庆摩托车产业起步早,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模仿和拼凑阶段。尽管当时产量迅速提升,但为产业发展留下巨大隐患,这也是重庆摩托车产业从2006年之后逐渐被对手超越的根本原因。

模仿的“好处”是快捷和低成本,但重庆摩托车产业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后才认识到,模仿只能做到“形似”。无法了解产品真正的精髓,就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要解决这一弊端,就要从根本上实现产品正向研发,也就是脚踏实的自主研发。这需要行业摆脱挣快钱的惯性思维,转向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

重庆摩托车行业不少企业在逆境中不动摇,坚持创新发展,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隆鑫通用不仅有摩托车研究院,甚至还成立了“基础研究所”,就像刚入门的小学生一样,从最基本的材料疲劳度、耐受力开始研究。这种基础研究既花钱还没有直接产出,却给企业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正向研发,预见了产品未来的消费趋势,才为摩企找准了正确的发展轨迹。

我们期待,在政策有窗口期、市场有空间、技术有支撑、企业有准备、政府有导向的当下,重庆摩托车行业抓住机遇,励精图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迎来摩托车产业的再次辉煌。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据《重庆日报》《重庆商报》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