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贫困发生率降至 0 .7 % 重庆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进展

日期:07-25  来源:重庆青年报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重庆的贫困区县还剩下4个,贫困村减少至33个,贫困人口减少到13.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这4个令人振奋的数据显示,重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这与重庆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站位、学习、精准、深贫、整改、党建”等6个关键词抓好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两年来,重庆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抓紧抓好整改落实。

一方面,持续加强脱贫攻坚组织力量。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区县,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建立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定点包干”的领导责任体系,全面抓好整改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督促落实,做到以上率下“带动改”、严查实纠“较真改”、条块结合“合力改”,形成整改落实的“雁阵效应”。与此同时,7位市领导还成立了市委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以强化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共召开了8次市委整改领导小组会议,就市委整改方案、市领导蹲点“促改督战”专项行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项小组重点任务等进行研究。此外,市委整改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小组,共召开专题会议50余次,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领细化问题清单,深入开展调研督导,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整改。

另一方面,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节点,科学合理调整进度时序,提出到2017年年底,3个区县整体脱贫摘帽;到2018年年底,2个县整体脱贫摘帽;到2019年年底,4个县整体脱贫摘帽;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些做法,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不断强化思想武装

与此同时,重庆市不断强化思想武装,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遵循,作为落实巡视整改工作的思想武器,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做到以学促干、以学促改,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确保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在重庆落地落细落实。

数据显示,两年来重庆市分级分类组织脱贫攻坚干部培训270余期5.4万余人次,市委和区县党委组建宣讲团宣讲4790余场次,开展“六个一”宣传活动5830余场次。其中,市委组建宣讲团深入开展宣讲81场,区县党委宣讲团宣讲1740余场次;组织大学生村官、百姓名嘴等开展微宣讲活动1.18万余场次;邀请675名扶贫脱贫典型人物到基层开展“榜样面对面”宣讲2585场次;开展“六个一”宣传活动3900余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推出专门报道,宣传介绍重庆扶贫工作;市级媒体与新闻网站推出各类报道1300余篇(条),总阅读量超过2400万人次。切实做到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此外,组织开展市领导蹲点“促改督战”专项行动、提出“着眼于提高思想认识、立足于整改实际问题,带着思想武装、带着反馈问题、带着包干责任、带着良好作风到基层一线促改督战”的具体要求。市领导深入87个乡镇、174个村,走访贫困户和脱贫户310户,召开院坝会、座谈会92场次,开展面对面脱贫攻坚政策宣讲112场次,现场督查指导扶贫项目267个,提出政策建议240条,开展干部谈心谈话314人次。以市领导蹲点“促改督战”为示范,持续深入开展为期一年的“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各级干部按照“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求,全面走访困难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排“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破解难题。

坚持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重庆市坚持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举措,大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尤其是在“怎么扶”问题上,找准“穷根”,对症下药,集中精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市委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贫困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将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原则融入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中,在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实施项目时一体把握、统筹推进,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例如,集大山大水和多元文化于一体,是重庆贫困地区的独特优势。基于此,重庆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通过资源带动、市场带动、股权带动,促进山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东。

把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结合起来,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研究制定返贫监测办法,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严格执行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深入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又如,重大疾病、慢性病、地方病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重庆市设立4亿元区县健康扶贫医疗基金,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相衔接的“七道保障线”,医疗救助惠及贫困人口近20万人。

落实巡视整改工作

脱贫攻坚战,必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年年初,在对重庆进行40天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后,中央第四巡视组向重庆市委反馈了相关情况,既充分肯定了重庆市2017年7月以来脱贫攻坚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又严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

市委逐一对照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出56条、175项具体整改任务,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将巡视反馈点到的所有问题逐一对象化、项目化,做到项目不漏、事项准确,建立整改工作台账。二是建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整改机制。11个专项小组、19个市级部门、33个区县分别制定细化整改工作方案,将具体事项细化延伸到乡镇和村,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落细。截至今年7月10日,17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04项,正在稳步推进71项,完成率为59.4%;28213个对象化项目化问题点,已整改12803项,完成率为45.4%。

此外,深度贫困乡镇,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重庆市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抓手。两年来,市领导逐一定点包干,担任指挥长,形成“市领导+市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度贫困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指挥体系和“驻乡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的落实体系。

同时,重庆市加强统筹整合,让资金与资源向深度贫困乡镇倾斜,并围绕深度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持续发力,18个深度贫困乡镇已开工项目1911个,累计完成投资75.4亿元,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24%下降到2.13%。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重庆市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另一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除保持贫困区县党政正职稳定、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外,还从178个市属单位新选派“第一书记”290名,回引本土人才2803名,并选好致富带头人,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和致富带头人信息台账,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在作风攻坚上,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整治搞花拳绣腿、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决策,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种种扎实到位的措施,让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整体加强、持续向好。下一步,重庆市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深入检视和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把主题教育实践转化为脱贫攻坚实效,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据《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