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防晒也讲“差异化” 里面的门道你必须要懂

日期:07-11  来源:重庆青年报

小暑刚过,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意味着高温天气将频现,全国各地陆续开启炎夏“炙烤”模式。经常外出的人最关心的事莫过于防晒了。过度的日晒不仅会使人变黑,还会加速皮肤衰老,严重时还会诱发和加重光感性皮肤病,甚至还会诱发皮肤癌。那么夏天究竟该如何防晒呢?

重点在阻隔紫外线

防晒,防的其实是太阳中的紫外线。紫外线有UVA、UVB、UVC和UVD四种,一般来说,人体肌肤需要防护的紫外线为UVA和UVB。UVA是波长最长的一种紫外线,它不被大气层顶端的臭氧层吸收,可以穿透真皮层晒黑晒伤皮肤,导致皮肤脂质和胶原蛋白受损,引起皮肤的光老化甚至皮肤癌。UVB可以到达真皮层,但大部分UVB能被臭氧层吸收,同时也可被玻璃、遮阳伞、衣服等阻隔。

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紫外线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素瘤相关。白色人种喜欢日光浴与皮肤恶性肿瘤发生率高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尽量不要直射太阳,以免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

另外,短期内紫外线对皮肤的副作用是晒后红斑(日光性红斑,可能形成水疱或脱屑)和晒黑。不过,这些副作用完全可以靠增强免疫力来避免。适当的太阳照射有利于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抵抗力,这样一来,晒后红斑出现的概率也会相应减小。

在漫长的生命进化史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有生物须建立防御机制以抵抗紫外线的杀伤。在人类未进化之前,其人体毛发可防御紫外线的侵害。随着毛发的脱失,人体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下降。因此,人们则更多地需要不同的保护措施来防晒。

多重防晒效果更佳

常见的防晒方式有衣帽、伞遮挡,以及涂抹防晒霜。其中,衣帽和伞遮挡的防晒方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但防晒的作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有限,例如撑伞遮挡会因为太阳的方位变化而遮挡不力。所以说,单一的防晒方式最好选择涂抹防晒霜,将外界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当然,多重方式并用,防晒效果会更佳。

市面上各种防晒霜,让人目不暇接,如何选择防晒霜也成了困扰人们的问题。人们最常见的防晒霜就是添加了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它可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可随身携带,使用起来很便捷。

防晒霜有不同的防护方式,可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物理防晒主要是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紫外线,以此达到防晒的目的;化学防晒又称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而实现防晒。不过在化学防晒中,吸收紫外线的过程发生在皮肤内部,并由人体代谢而清除,会给肌肤造成刺激和负担,所以人们在日常选择防晒时宜倾向于物理防晒。区分防晒霜类别主要看其成分。一般含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防晒霜为物理防晒霜,其他成分的为化学防晒霜。

每种防晒霜上的指数常见的有SPF和PA,防护UVB的防晒系数以SPF表示,而PA指的是防晒霜对于UVA的抵抗力,一般PA的抵抗力用+表示,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防晒品的防晒有效时间为15(分钟)*15(倍)=225分钟,防晒指数30指的是就是SPF30,防晒霜的防晒时间可以延长30倍,也就是说使用防晒指数30的防晒霜可以让人待在阳光下450分钟不被晒红。但是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防晒指数越高,防晒霜里添加的成分就越多,如果不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防晒指数30的就够用了。

防晒也需差异化对待

大多数人都认为夏天才应该防晒,但其实一年四季都是有紫外线照射皮肤的。研究表明,一般草地反射的紫外线为1%,水面反射的紫外线为20%,雪地反射的紫外线为80%。所以说,即使冬天日照不强,反射到身体上的紫外线一点也不比夏天少。因此,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防晒工作。同时,还应该根据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防晒。例如,一天当中紫外线最强的时段是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之间,户外活动者在此时就应该加强防晒。

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群也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晒措施,就连年龄的不同都应进行差异化的防晒。为维持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可以每天进行1—3次日光浴,每次10分钟左右,但需避开紫外线最强的时段——上午10时到下午4时。稍大点的儿童最好只选择防晒系数较小的物理性防晒霜,避免接触过多的化学试剂。

对于骨质疏松高发的老年人群,每日20分钟的阳光照射完全可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为预防皮肤肿瘤的发生,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也应采取防晒措施。孕妇使用防晒剂,可减少黄褐斑发生率或阻止妊娠期皮损进一步加重,所用的防晒产品配方应更简单、更安全,风险评估要求更高。

像光敏性疾病的患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日光性皮肤病(多型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日光性荨麻疹、种痘样水疱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等患者,应选择无酒精、无香料、无高致敏性原料配方的防晒产品,并且在使用新的防晒产品前,先做皮肤测试。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实习生王丹丹据《北京青年报》、中国科普网、搜狐网等资料整理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

怎么预防才有效?

在众多“吃货”眼中,最难过的事儿莫过于长口腔溃疡。口腔溃疡虽说是个小毛病,但是如果反反复复,就很令人头疼。只有正确认识口腔溃疡,才能精准消灭它。

口腔溃疡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同样是口腔溃疡,有的人症状很轻,有的人则痛得死去活来;有的人一年才长几次,有的人此“消”彼“长”;有的人一次长一个,有的人一下冒出四五个。这些具体牵涉口腔溃疡的分类,主要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一般来说,后两者比较严重,需要就医。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口腔溃疡其实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阿弗他”来自于希腊语,意为“灼痛”,顾名思义,口腔溃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疼痛感。“复发性”是此类疾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而复发间隔又长短不一,轻则几个月一次,重则连绵不绝,眼见这个溃疡渐渐好转另一个又开始萌芽了。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病,一种免疫性疾病,免疫力的降低是发病的主因。其外观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20岁之间,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常在10天左右自愈。

口腔溃疡会遗传

有学者提出,口腔溃疡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这三大因素有关,认为在易感的遗传背景下,加上适当的环境因素,身体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就会出现口腔溃疡。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在一群生活方式极其类似的同学、同事、朋友中间,有的人反反复复长溃疡,有的人则从来不知道溃疡的滋味。有研究者发现,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均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子女发病率可高达90%;父母一方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子女的发病率也有60%。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心理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相对最容易调控。有的人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每当考试来临、寻找新工作或遭遇生活挫折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以诱发口腔溃疡,比如刺激性食物,但是大部分复发性口腔溃疡不需要外界动因就会自然发病。并且,人们通常认知中的病因“缺乏维生素”是无从考证的,也没有任何确切的依据证明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直接治疗或预防口腔溃疡。

吸烟居然能预防口腔溃疡

既然口腔溃疡会遗传,那么许多预防措施也是无济于事的。什么加强运动、作息规律、情绪稳定和补充复合维生素的措施,当然也可能有效,但确实只有一些泛泛的功效,而不会针对口腔溃疡有特效。

有人会认为吃水果对预防口腔溃疡没有作用,但也一定没坏处。然而并非如此,苹果、草莓、橘子、西红柿等是口腔溃疡发作的诱因,并会加重口腔溃疡。

预防口腔溃疡的还有许多药物,但安全性未知。很少有人愿意用泼尼松、环磷酰胺这些免疫抑制剂来预防口腔溃疡,人们对其安全性有着很大的顾虑。目前有证据的有效预防方法是吸烟,尼古丁在口腔局部被吸收,导致黏膜角化,从而降低了口腔溃疡的发生。但总不能为了预防口腔溃疡而去吸烟吧。

虽然口腔溃疡缺乏可行的预防方法,但日常生活中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注重口腔卫生这样的措施却必不可少,这样做起码能阻断口腔溃疡发病的一些潜在诱因。当然,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百益而无一害。

文/重庆青年报吴丹实习生王丹丹据百度百科、丁香医生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