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23时,蓝天救援重庆品牌督导官、重庆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骆明文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后的两分钟后,立即组织应急协调中心督促各队进行救援备勤,并在当晚凌晨3时45分向震中出发前往救援。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各地陆续成立了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就是这样的一个全国性纯公益的民间紧急救援机构。队员们免费向公众提供灾难救援、户外失踪救援、医疗保障、无线电通信保障和防灾减灾知识培训。重庆蓝天救援队自2014年正式成立,从最开始的11人发展到目前全市18支队伍,包括各区县和高校工作部,队员近500人,志愿者2000多人。
放弃闲适甘愿投身危险
“我志愿加入蓝天救援队,遵循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勤奋刻苦、努力训练、团结友爱、自助助人,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
2014年,骆明文受社会责任感使然,毅然决定带领第一批队员们在一间租来的简陋办公室,宣誓了入队誓词,从此,他和队员们便开始了一段并不平凡的人生。
骆明文透露,蓝天队员都有自己除救援任务以外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他自己是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及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还兼任万州区侨联副主席。曾经,他的生活十分闲适,平常最大的爱好便是旅行,经常一年旅行个三四次。而从2014年开始,骆明文的空闲时间便全部投身于公益救援事业。他公司的员工小罗曾透露,骆老板车上和办公桌上都长期放着备用的救援队服,吃饭、睡觉时手机一直不离身,有时候遇到紧急任务,便立刻放下手头的生意,交给其他员工负责,因此使公司受到很多损失。但小罗说,见到老板执行任务的威武的样子后,便又觉得老板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心里十分佩服。
对于这样的评价,结束了四天四夜救援任务后的骆明文轻轻摇头笑了起来:“我们哪里算是英雄,都是做的平常事。”36岁的他,因皮肤被常年暴晒在阳光下,有了十分明显的晒伤痕迹。当时正值夜晚11时,他的眼里全是因疲惫和困倦熬出的红血丝,但眼神里的那点光亮,依然如炬。

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每天上演
救援任务艰苦,救援环境更是千变万化,队员们每天都在为了挽救生命而付出。
重庆蓝天救援队自组建以来,参加过监利沉船事故救援、鲁甸地震救援、茂县塌方救援、斯里兰卡国际洪灾救援等大型灾害救援行动,还参与了上百起道路车祸救援、溺水人员打捞、失踪人员搜救、危房排危等任务。
2015年,“东方之星”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骆明文带领队员赶赴失事水域参加江面搜救。在救援现场,他和队员们坚守了7天,经受江水侵蚀、蚊虫叮咬,天天吃方便面;30岁的吴瑶第一次参加救援的场景就让她终身难忘,当时留守男童在水库溺水身亡,数小时的打捞未果后,吴瑶依然没有放弃,最终徒手捞出已经僵硬的孩子的遗体,亲手送给孩子的家人。吴瑶说,她也有一个7岁的孩子,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痛心。
黔江小伙杨梨和合川妹子罗兰都是蓝天救援队队员,两人在救援中相识、相知、相爱,并约定2018年7月12日登记结婚。但在前一晚,得知合川将会迎来洪峰,两人当即决定连夜赶回合川。二人上午登了记,直到深夜12时还和其他队员一起劝导前来看涨水的市民撤离。

面对这么多生命的不测,蓝天救援队员却始终舍小义成就大义。骆明文曾在朋友圈里发过一句话:“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接受一个平凡而普通的自己,但也偶尔,感觉自己像个英雄。”
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救援
重庆市蓝天救援队高校工作部的队长张莹说:“防灾胜于救灾,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推广尤为重要,是蓝天救援的常规任务。”他利用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利用课余参与心肺复苏、校园疏散、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学成后再让他们到其他中小学校及社区宣讲推广。张莹还积极鼓励这些师范专业的学生考取“急救证书”,只为今后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命安全保障,为创建平安校园出一份力。现在,这支特殊的蓝天救援“讲师”队伍发展迅速,在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安全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主城部分高校都开始发芽开花。
骆明文表示,参加公益救援,不是为了拯救多少人,而是希望影响更多的人,传播正能量和爱。同时,他也坦言,队伍初建时期时常得不到理解,有时市民不知道蓝天救援队实际上是生命救援,一般的交通事故若是触动救援,也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今,从松散的志愿者到规范化的社会组织,作为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的蓝天救援队虽然已经得到了身份的确认,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扩大蓝天救援队在市民心中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成为了他十分焦心的事。
但骆明文表示,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蓝天救援,万州青年商会、万州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机构也给予队伍以极大支持。他提到,目前,蓝天队正在重庆范围内布点空中救援,未来有可能将与一家通航公司进行公益合作,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免费出机。有了这项计划后,重庆蓝天救援队将进一步扩大救援的立体范围,并有效增强队伍的专业性和组织力。对重庆蓝天救援队的今后发展,他充满信心。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实习记者庞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