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身边同事获得升职提拔时,你是不是总有些不是滋味:自己也差不到哪去,为什么升职的却是别人?其实你看到的不过是表象和结果,这些人其实在真正被提拔之前,身上早已流露出了几种快要升迁的迹象,而这些往往就是你所缺失的。
作为一个问题解决者
不少人一遇到问题就发愁,习惯性地将问题丢给领导、同事或者其他部门,成为典型的“伸手党”。相反,却有一些人会因为遇到挑战而兴奋不已,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难题会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遇到难题时,他们不慌不忙、沉下心来、认真对待,好好分析难点和突破口在哪里,而非将问题直接扔给他人或者拖延推诿。
这种人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是:把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从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维度进行权衡取舍,让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不受固有的思维所限,换一种方式甚至只是换一种做事的顺序,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当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时,就要追踪到问题的根源,找出真正的原因,而不是只留于表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随时总结复盘,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总结成功经验和方法;不依赖于单打独斗,善于协调和整合资源,为解决问题充分动用各方力量达成目标;定期向领导请示汇报,获得上司的许可和支持。
一个积极而优秀的问题解决者,永远不会只带给上司令人难缠、没有结果的问题,他们一定会给出具体可执行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带来好消息和好结果。
如果你总能帮助领导解决难题,并自信而积极地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人留下“任何工作交到Ta手中,都很靠谱又放心”的印象,那你离升职真的不远了。
尝试小的管理机会
在还没有升职前,你其实可以抓住一些“非正式”的机会锻炼领导才能。
首先,向领导表明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工作的意向,以协助Ta完成部分管理工作,如:.给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带领和管理部门实习生;主持和牵头召开一些会议;在一些跨部门项目中起领导/牵头作用。
其次,除了向直接领导争取机会,你也可以在公司层面寻找锻炼领导能力并提高曝光度的机会,比如:参与公司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成为志愿者和组织者(比如聚会、晚宴、年会、家庭日等);申请成为公司工会成员;申请成为公司业余俱乐部/协会的主席。
通过以上这些小的管理活动,你获得了更多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领导能力的机会,必然逐渐加深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和好感度,也增加了未来你被委派承担更重要和更具挑战的工作的可能性。此时的你,顺理成章该被提拔了。
关注整个公司
扪心自问,你自己是不是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人?眼睛只盯着自己岗位的那点事,完全不关心其他部门甚至公司在发生什么?对于有心升迁的人来说,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没有充分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及公司的方向、政策和流程,就无法充分协调和利用公司资源,作出合理的决策,更好地帮助自己和部门达成目标,更何谈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还想什么进一步升职呢?
以下信息是想要获得升职的你,必须完成的功课:公司基本情况,比如公司的愿景、目标和战略;主营业务单元、销售业绩;最近年报、竞争对手概况、公司优劣势、机会挑战等;公司主要部门情况:业务和职责范围、组织架构、负责人员、重大项目及进展。
你可以从如下途径获取这些信息:新员工入职时的培训资料;公司内网、公共盘、文档库;.参与会议时,发言人的文件;仔细分析上司分享传达的文件。
掌握这些信息,就能促使你站在全局的角度,通盘统筹和考量,来协助部门领导考虑问题,如何使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非局限在小团体利益的狭隘视角上。
当领导发现你和其他同事不一样,尤其在视野和格局上更胜一筹,并能站在Ta的角度思考和规划,一定会很开心有你这样的得力帮手。
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精神
如果上述三个方面,你都做得不错,真的已经为升职做好准备,但在那之前,请务必确保你已经在以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精神要求自己。比如尽量避免以下情形的发生:完成工作超过截止期限;忘记及时回复邮件;八卦公司其他同事;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对公司出现的那些看上去不公平或者不合理的现象,要学会用积极和正向的态度,详细了解真实的原因和背景,然后用合适的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你就会成为每个人都愿意接近的、充满正能量的人。
每天元气满满,与人为善,不传播小道消息,获得同事的信赖,你自然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欣赏,当然包括领导的青睐和赞许。
当然,一个人是否能够顺利升职还需要点运气,但是上述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却是硬功夫、真功夫,是将你区别为一个路人还是明星员工的重要标准。
此时你需要让上司看到并感受到你无时不在流露着领导般的潜质,比如责任心、格局观、行动力和担当精神等,并用实力向他们证明,如果把你放到领导岗位,一定会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升职的路也许不是一朝一夕,但当你做好了这些准备,机会一旦来临,你就可能是他们要找的人。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婷婷实习生司逸楠据智联招聘等资料整理
理性面对职场节后焦虑症
春节之后,许多人上班第一天就感到非常焦虑,全身都充满了负能量,无论干什么似乎都提不起精神,这就是典型的节后焦虑症,当然,既然是“病”,就得对症下药。
到底要不要跳槽
别说走就走,跳槽需三思而后行。
首先,该不该跳——跳槽能为你解决什么问题?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薪水低、上班路途远等属于外部问题,看起来跳槽就可以暂时解决;但有些问题,并不是跳槽就能解决的,例如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这些冰山下的内部问题没解决,跳槽再成功,也只是坑新东家而已。
其次,什么时候跳——你现在的能力足以胜任吗?职场上有一种人,总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将来必定会干一番大事业。你要问他有何依据,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人如果工作中遇到挫折,会觉得是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于是马上作出了跳槽的决定。真的跳槽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能力还达不到新职位的要求,很快又会遇到挫折与瓶颈。俗语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跳槽也是如此,只有看清了自己有几斤几两,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跳,什么时候不该跳。
最后,跳到哪里去——你的方向明确了吗?这次跳槽,你打算同行业换一个公司还是跨入一个新的行业?是继续专注老本行还是大胆转型新职业?是考虑去创业公司,还是去民企、国企、外企?
作为一个理性的职场人,我们要做的,不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而是搞清楚自己的职业诉求,锚定职业方向,从容地按照规划好的路径去走。
职业危机感加重
只有时刻做好准备,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
首先,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也许,你没有超强的工作能力;也许,你对胜任当下的工作还不够有把握。但是,你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让自己在环境中沉沦,虚心请教、不断进取,那么你起码具备了在职场中的个人竞争力。
其次,提高工作执行力。马云曾经说过:“我宁可要三流的策划、一流的执行,也不要一流的策划、三流的执行。”工作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一个高效的职场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最后,为自己制定目标。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一个有效的目标不仅让你有方向感,还会带来巨大的前进动力。你愿意在职业生涯的这几十年里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还是愿意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一步?
人际关系紧张
掌握沟通技巧,人际关系才会更自信。
首先,学会表达。职场沟通不要忘记谈话的目的,正确地表达出来才能够达到目的。我们必须理清自己想说什么,想要问什么,怎么能够达成共识,让他人理解和接受你的话。
再次,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还有助于同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人际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最后,学会反馈。职场上,及时反馈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别人交代你的事情,完成后尽快告知对方结果;这件事情如果要做很久,阶段性地回报进度。那些“我办事,你放心”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反馈意识。毕竟,响鼓,才无需重锤。
久志尚太郎在《你所谓的焦虑,不过是对未来的恐惧》书中写道:“我们所有的焦虑,对于工作、婚姻、住房、人际交往等,都是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恐慌。害怕失败、害怕失去、害怕被嘲笑、害怕一无所有……所以我们裹足不前,越焦虑,越恐惧。”
久志尚太郎用自己丰富宝贵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生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而是反转剧。工作其实是一件能给我们持续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只要我们学会积极应对,不断努力和积累,那么焦虑也是我们职业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过得更加从容。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婷婷实习生司逸楠据智联招聘等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