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全世界都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几块泥巴、一个旋转工作台,这是童心未泯者的最爱,是工匠精神的浪漫体现。
坐在小凳上,轻抚着细腻的陶泥,清凉顺滑从手指一直渗入心田,泥巴被有温度的手掌一点点精细打磨,变化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获得一种纯真的满足。
古老陶艺的现代志趣
陶艺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
现在的陶艺大致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传统陶艺年代久远,专指使用传统技法创作出来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现代陶艺是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个性化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以及审美等哲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所要挖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而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
现代陶艺一般意义上分为观念陶艺、生活陶艺、环境陶艺,观念陶艺充分运用现代的材料进行创作,最大限度地拓展现代陶艺的艺术空间。例如利用玻璃、金属、木材,以及其他工业成品等材料与现代陶艺有机结合,展现陶艺的造型语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这种工艺更多地作为个人情感、意志和思想表达的艺术形式,也受到很多白领人士的喜爱,可以释放工作中的压力也增添生活中的情趣。
陶艺工具按需购买
要制作陶艺,通常应备齐泥板制作工具、泥塑工具、利坯、泥弓、拉坯机、转盘、电窑炉等物件。
泥板制作工具有碾锟和陶拍,碾锟由润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泥板和泥片,有些像擀面杖。陶拍在成型过程中用于整形,或拍打泥板、泥面等,多为木制,也可用方木替代。
泥塑工具有刮刀、修形刀和环形雕塑刀等。刮刀(也称铲刀),大约2~3.5厘米宽。修形刀普遍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型的根本,因其功用的多样性而具有各类外形。环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实心的器皿,也可平整外表,把手(普通木制)上装置各类外形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角的环用于平整外表,如器皿的平底。泥塑工具一般为五件套或八件套,初学者购买五件套就可以了。
利坯又叫修坯,它一使器形更为精确,二使瓷胎表面更加平整,三使瓷器更薄。利坯需要用利坯刀对坯体进行精修,根据不同的器形,乃至不同的部位,都需要不同形状和用途的利坯刀来完成。
泥弓,又叫钢丝弓,用于切割泥块,是拉坯成型的最终工序,从拉坯机上切割别离陶瓷作品。拉坯机是用于以圆心轴为对称的圆体器皿的拉坯成型。转盘是在制作泥塑作品时,通过转动它,在各角度操作,轻松完成作品,彩绘与上釉时,借助转盘,在各角度绘制,大小规格根据需求来定。
烧窑是陶艺制作最关键的一步,现在的手工陶艺采用电窑炉代替窑洞来进行烧窑,方便、快捷、安全。但价格比较高昂,陶艺爱好者们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购买。
感知手中的泥料
工具有了,但依然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项比较难的工艺,怎么拉坯成型、雕刻、上色、烧制,都是普通人所不了解的。其实,陶艺的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素坯彩绘等。
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拉坯成型在古时已经普遍使用,现代陶艺继承了古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形式,又有了新的艺术创造,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
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泥板成型技术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须掌握好泥板制作、对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结合等技术问题。
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搓泥条时要把握好泥的可塑性,以免在盘筑形状时产生开裂。在盘筑过程中,要把握好泥的干湿度,注意掌握好造型的轮廓线。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
素坯彩绘是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素烧是等泥坯晾干后进行装窑,并进行第一次素烧,烧到800℃左右,使泥坯硬化,再等待冷却,出窑。素烧过的瓷胎可以进行上釉,先施内釉。上好釉的瓶子需要再次装入窑中,并进行正烧,正烧需要烧制高温,一般在1280~1310℃之间。如瓶子需要印刷内容,则在烧成的瓶子表面贴上釉上彩的花纸,再放入烤炉进行烤花,大概烤到700~800℃。
舒缓紧张的生活
有人说,通过陶艺制作,可以观察到每个人的内心,因为人们在陶艺制作时,都带着一种虔诚,一种专心,一种感悟安静造物的态度。
陶艺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对实践要求很高,但大多数陶艺老师都说陶艺没有诀窍,慢工出细活,掌握了基本动作勤加练习就可以做出好的作品。
生活除了热闹,也需要安静,现代紧张生活节奏下的巨大的压力,让上班族们很难静下心来去享受平静的快乐,心的喧嚣无法释放。
在周末时光里,约上两个好友,或是自己一个人,去陶艺店待一下午,“偷得浮生半日闲”,坐在制作台前,内心的所有情绪都化在双掌之间,变成有温度的力道倾注于作品之中,动手、用心,发挥工匠精神,给自己制作的每个作品取个温暖的名字,生命有时候不用走得太急,时间可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陶艺。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廖楠实习生靳环宇据百度百科、手工客、知乎等资料整理
46个爱情故事
铸就了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
1975年,已有婚约的30岁富家公子凯末尔爱上了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十五年间他走遍1743个博物馆,将与她平生有关的物件收集起来,建造了一个独属于她的博物馆。——这是《纯真博物馆》一书讲述的故事。
在伊斯坦布尔小巷深处,藏有一座为这本书而建造的“纯真博物馆”,存放了书内所有关于爱的见证。而在重庆渝北也有一家“纯真博物馆”,这里存放了46个关于爱的藏品,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婚礼的机会,建立了一座分享纯真瞬间的交流站。
婚礼不是场闹剧
既然是博物馆,自然有内容。开店前,老板Claire搜罗了关于纯真的46个故事,成为了这里的藏品。
这些L型展台内的分享,内容大多和婚礼相关。
接新娘、罚新郎;司仪开场、领导证婚;父母致辞、新人敬酒。这是一场婚礼的必备流程吗?还是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抗拒婚礼、恐惧“仪式”的原因?
不少人对婚礼更多的是排斥。它像一场表演,而自己不想做这场秀的演员。如果它一定有什么价值,那或许是满足当事人对仪式感的要求,只属于两人,别无其他。
但Claire说婚礼可以不是这样,他们想要一种“小而美”的体验。随后,她开始跟我讲起了展台内的故事。
一块用于记录的展板没什么艺术设计,却让人看到山海相隔的两地,相互迁就思念的每一个日夜;小情侣相约看完一百场电影就结婚,男孩悄悄计算着,特意在和第一场同样的日子带女孩去看了第一百场,然后向她求婚;几张电影票没什么昂贵的价值,却饱含男孩求婚计划里的认真和忐忑……或许婚礼可以有不同的力量。
“完美婚礼”的意义
为了举办一场“DreamWeeding”,Claire和老公用了半年的时间来筹备。不单单想满足自己,也想给所有来宾一个美好的回忆。
她请来插画师,为宾客在等待的时间里,扫去无聊;散场时重新包装现场的花束,让宾客把甜蜜带回家……这样的“小心思”布满了她的婚礼。而这一天也刚好是Claire爷爷奶奶结婚六十周年的纪念日,她特意准备好爷爷致辞的时间。
“我第一次看到你奶奶的时候,就知道‘sheismyMs.Right’。”
俏皮话说得自然而然,台下宾客却早已红了眼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甜蜜在前,才有了今天Claire对婚礼的憧憬,对纯真的向往。但的确因为她这份用心,让来宾看湿了眼,笑红了面。
而博物馆里收藏的46个故事,也都是这样的瞬间。
神秘小房间的独特体验
展台的故事丰满了整家店的存在,不过还有最后的小房间引人好奇,这是女孩子对婚礼最大的向往,Claire把“小而美”的理念,延伸至新娘最在意的裙边。
小房间里是她精心准备的婚纱体验区,她在全国寻找原创的独立婚纱设计室,第一次合作的是历经数月挑选出的,来自上海的一家轻婚纱/礼服工作室。抛去华丽的珠线和夺目的炫彩,最后挑选的八款大多是最简约的款式。
无论是筹备新婚的夫妇、结伴下午茶的闺蜜,或是单纯的婚纱爱好者,都可以来体验一次纯白的向往。
为了让这件事更有仪式感,Claire他们还为每款婚纱都取了名字。进到体验区的女孩子,无论对婚礼有向往或是抗拒,恐怕都难以抵抗这个诱惑。
纯真到底是什么?
纯真博物馆里展出关于“纯真”的46个故事,这是咖啡店的主题。
那么,“纯真”到底是什么?Claire倡导的原则是“小而美”,我注意到展台里有很多特别的小东西。
从恋人到夫妻,每日清晨为对方准备好牙膏是从未改变的习惯。年少出门时,父亲总会放一包纸巾在女孩的背包里;成家后,刚巧他也有这个习惯。
每日如初的清晨照料,爸爸和老公相同的叮嘱,完好保存数十年的纪念品,这些或许都只是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瞬间,但却有让人为之动容的力量。
“小”不是少,是除去多余,还原真实。“美”不是某种风格,而是你的用心刚好被欣赏的人感受到。
当“她”的用心被“他”看到,生活的纯真细节到每一个动作和眼神;当他们的用心被我们看到,心头一颤或鼻头微酸,都是“纯真”正在展现的力量。
我开始想或许婚礼并非一场闹剧,它有独特存在的意义。也许用真实和用心搭建的纯真回忆,并非如此令人抗拒。这些改变和感动,就是“纯真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钟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