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江四岸”美如画

城市滨江地区的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品质,体现城市形象。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1月12日,江北区江北城段6公里岸线作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一期工程,先期实施。这标志着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工作思路已全面启动。
未来,“两江四岸”将打造成一流生态滨水空间和城市会客名片。
“两江四岸”现状严峻
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主城“两江四岸”地区总面积约为25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渝中、江北、南岸、九龙坡、渝北、大渡口和巴南等区,是重要的城市形象窗口。
从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上海黄浦江等国内外发达城市滨江地区开发看,城市滨江地区无一不仅是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地,更是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两江四岸”沿线出现了痛点:一是环境脏乱,生态质量较差;二是景观杂乱,观赏性较差;三是公共开放空间少,亲水性较差;四是游憩设施缺乏,体验性较差;五是交通设施不完善,可达性较差;六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不够,人文彰显不足。
资料显示,产业发展方面,“两江四岸”工矿、码头偏多;滨江路以交通功能为主,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等滨江路承担着分道核心区交通流量的快速干道功能,成为“割断”主城核心腹地与滨水空间的巨大障碍,导致沿江商业发展滞后;除江北嘴金融CBD初具规模外,其他地区高端服务业发展滞缓且呈点状零散状态,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
公共服务方面,“两江四岸”住宅项目偏多,严重制约了“两江四岸”地区应该承担的公共功能。沿江地带公共空间可达性差,行人步行连接或者直达梯等解决高低落差的交通设施缺乏,重钢、建设厂、嘉陵厂等城市工业遗迹、渝中老城传统街区、老字号、老城门等颇具特色、代表时代印记的传统建筑因十余年来的建设急剧消失。
生态功能方面,消落带生态形势严峻,自然岸线人工化、景观人为破坏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速“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与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战略要求契合刻不容缓。
全球专家学者参与谋划

重庆从2018年2月就开始系统谋划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2018年以来,已完成4条岸线109公里的现状调查。
2018年10月,重庆启动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方案征集,91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及联合体应征报名。11月20日至22日三天时间,市住房城乡建委组织开展方案征集现场交流会,12家入围设计单位(联合体)的企业负责人、总设计师等共129人参会,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建言献策。
2018年12月1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详细规划治理时间轴。
方案提出,将按照“干5年、看10年、谋划30年”的总体思路,把主城区“两江四岸”建设成为与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使其成为彰显山魂之雄、水韵之灵,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滨水空间,实现城市品质1年有变化、2年出亮点、3年见成效、4年出形象、5年大变样。
观景眺望方面,重点打造戴家巷、龙门浩、聚贤岩广场、弹子石码头、海棠烟雨、李子坝轻轨站等;重点推进塔山公园、沙滨耍坝公园、珊瑚公园、弹子石CBD滨江公园建设。
滨水活动空间方面,重点推进江北嘴、珊瑚坝、鹅公岩、九龙半岛、磁器口等湿地公园,磁器口沙磁文化广场、弹子石码头、长安码头、忠恕沱码头等建设。
文化方面,重点推进渝中区太平门等城墙及城门遗址保护和南宋衙署遗址公园建设;推进磁器口、湖广会馆、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第十兵工厂等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和修缮。
首批启动项目陆续开工
根据方案,从2018至2022年,重庆将重点治理提升主城中心区域的滨江地带,岸线总长约109公里。包括:嘉陵江北岸(高家花园大桥—大佛寺大桥)17.8公里;嘉陵江南岸(双碑大桥—朝天门)16.3公里;长江北岸(鱼洞长江大桥—朝天门)34.3公里;长江南岸(龙洲湾—寸滩大桥)40.6公里。其余长约285公里的岸线,将在未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规划建设。
1月12日,首批启动项目及龙溪河治理提升工程开工,这标志着重庆城市提升计划,进入了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当天上午,“两江四岸”“清水绿岸”首批启动项目和龙溪河治理提升工程分别在江北区江北嘴、巴南区花溪河、梁平区双桂街道同时开工。
江北区江北城段6公里岸线作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首批启动项目,选定了溉澜溪河口至塔子山段作为开工节点。而“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江北城段始于嘉陵江北岸长安码头末端,止于长江北岸塔子山南麓观音寺,工程内容包括新建护岸工程和已建护岸改造工程,总长5.912公里;新建改建广场、下河公路、亲水平台、步道、梯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砂岩浮雕、景观置石、绿化植被、给排水、景观照明工程等生态景观工程。所有工程将于2020年完工。
随着第一批项目落地实施,下半年重庆还将适时启动广阳生态岛、“两江四岸”“清水绿岸”第二批及库区重点区县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项目。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广阳岛根据规划将打造成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南岸区旅发委工作人员表示,广阳岛将充分借鉴上海崇明国际生态旅游岛等发展经验,按照“生态+旅游”“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生态+体育”顶层策划规划定位为广阳岛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岛国家5A级景区,填补南岸以及主城国家5A级景区空白。
未来“两江四岸”将成城市名片

“要设定坐标,高水平编制新一轮重庆总体规划,构建网络城市群格局,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多留经典,少留遗憾。要彰显特色,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发挥立体优势,提升山水颜值,彰显人文之美,在滨江大道探索新型交通方式,将主城区‘百公里两江四岸’打造成国际一流滨江带,精心策划、整体营造山水人文交融、美轮美奂的都市夜景。”
根据《重庆日报》报道,2018年4月19日至4月20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在调研城市提升工作时强调的话,也勾勒了“两江四岸”的未来。
展望未来,“两江四岸”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达到“国际一流滨江带”品质水准,成为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据了解,围绕“四带”目标定位,“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过程中将实施25项重点工作。“四带”即:
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主要包括治理环境污染顽疾、分类整治滨江护岸、优化滨江岸线功能、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开展城市水体整治、绿化美化江岸设施等6项重点工作;
打造立体城市景观带。主要包括优化滨江城市功能、优化滨江建筑布局、优化建筑天际线、提升建筑形象品质、优化“第五立面”、提升跨江大桥景观、提升山城夜景效果、建设观景眺望设施等8项重点工作;
打造便捷共享游憩带。主要包括拓展滨江开敞空间、建设滨江绿地公园、丰富滨水活动空间、完善滨江休闲步道、优化滨江交通系统、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景观环境设施、优化市政环卫设施等9项重点工作;
打造人文荟萃风貌带。主要包括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两江游”2项重点工作。
除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外,重庆还同步实施“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升城市水环境,重构城市水生态,保护城市水资源。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陈美西据央广网、《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