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2019理财关注这几点

日期:01-10  来源:重庆青年报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许多工薪族都在学着理财,让自己的财富增长得更快。那么在2019年,我们在理财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个税改革

2019年,个税改革全面实施,个税由原来的分类征收,改成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其中工薪收入、劳务收入、稿费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等4项将按综合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在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同时,调整了税级和税率。此外,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还规定了6类专项附加扣除,如果能用足扣除政策,老百姓将大幅度降低缴纳个税的金额。本次个税改革,最显著的改变是增加了年度汇算清缴的内容。因此,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缴纳个税的情况,保留相关的凭证,为年度汇算清缴做好准备。如家庭有大病医疗的支出,可以在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后,按每年不超过6万元的标准据实扣除。由于要等到汇算清缴时才能扣除这部分费用,保留好相关凭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股市有望探明市场底

截至2018年11月27日,上证指数2018年的跌幅超过22%。

从股市的历史来看,上证指数年度跌幅超过20%的共有4次,1994年年度跌幅22.3%,此后一年又跌了14.3%;2001年上证指数下跌20.6%,次年又跌了17.5%;2008年是股市年度跌幅最大的一年,全年下跌65.4%,次年大幅反弹,上涨80%;2011年,股市下跌21.7%,2012年则出现了3.2%的微幅反弹。2018年的跌幅类似1994年、2001年和2012年,如果历史经验仍起作用,那么2019年股市整体也很难有多好表现。

不过,有专家分析,由于近期管理层已经明确发出了做多的信号,股市的政策底已经探明;从估值的角度分析,A股毫无疑问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距离历史低点不远,估值底也已经出现;唯一不确定的是市场底何时会出现。

目前,困扰股市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贸易争端究竟会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怎样的影响?股权质押贷款爆仓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上市融资导致股市失血的速度有多快?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增量资金会进入股市?

从资金流向上看,海外资金在持续流入A股市场,保险资金和养老资金也在稳步进场,企业回购股票的规模不断增加。一旦增量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底就可能出现,而2019年出现市场底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来说,2019年可以适当加大对股市的投资,毕竟自2015年6月股灾发生后,熊市已经运行了3年半,距离下一个牛市的时间越来越近。不惧风险,提前布局,才能在新的牛市中赚到可观的收益。

适应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

2018年,资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以前闭着眼睛就可以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现在也可能会出现亏损。在产品的形式上,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净值型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尽管产品发生了改变,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仍然属于低风险产品。在选择产品时,我们可以按照理财产品的期限、业绩比较基准等指标进行选择,适当关注一下资金的投向问题,如果主要投向银行存款、短期债券、票据等产品,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不大,仍可以大胆投资;如果有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或可转债,则风险会有所增加,有亏损的可能,投资时需要格外谨慎。

如果无法忍受净值型产品的风险,还可以选择大额存单作为替代品,收益虽然低一些,但绝对不会出现亏损,流动性也有一定的保证。即便想提前支取,也能按照相应的期限获得远高于活期的利息。

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滑,目前余额宝的7天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2.5%左右,希望获得更高收益率的投资者不妨将资金转投短债基金等产品,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关注楼市调控政策

在严厉的调控措施打压下,疯涨的房价终于放慢了上涨的脚步,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2019年是可以考虑购房的年份,一方面市场处于冷冻期,购房的议价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可挑选的房源较多,可以安安心心地选择自己满意的房子。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房产调控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房贷政策的变化。房贷利率的升降是最敏感的入市指标,一旦房贷利率下降,将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房,也会推动房价的上涨。目前,多数银行的首套房房贷利率是按基准利率执行,少数有5%的优惠,也有些银行会上浮。按基准利率4.9%,30年期100万元的房贷,每月需要还款5307元;如果房贷利率打9折,则每月还款将降低到5014元,下降约6%。

另外,个税改革提高了老百姓的税后收入,增加了购房能力,如出现有利于购房的政策应及时把握购房时机。

合理进行消费升级

尽管收入增速放缓,但人们消费升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我们努力工作、积极投资的目的就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

从近几年的消费情况看,物质消费的增速越来越低,文化消费、服务消费的比重在增加,这些非物质消费给人们带来了更加愉悦的享受。

在消费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优惠政策,让自己花同样的钱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消费,避免落入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陈美西据《理财周刊》等资料整理

如何挑选一张合适的信用卡

有了微信和支付宝,为什么还要用信用卡?这是没有接触过信用卡的人问得最频繁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透支消费不只是给缺钱的人准备的,同样一笔消费,使用信用卡可能给消费打了双重折扣:一是各类优惠活动,二是免息期的理财收益。

如果是小额消费,刷卡后可以获得一笔积分,额外的满减金额,攒一攒还可以换餐饮代金券、视频网站会员、手机话费等,甚至是一张往返机票。如果是大额消费,选择在账单日后一天刷卡,就可以获得50天以上的免息期,这笔钱即使放在“宝宝类”理财产品中,也能产生不少收益。

使用信用卡消费不是一个有钱与没钱的话题,而是一个长期受益的过程,“小钱”可以积累成为“大钱”,更重要的是,从改变消费习惯开始,进而可以改善理财的思维习惯,能够享受与现金消费不同的增值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当你钱不够时,信用卡还可以“救急”,账单分期、商户分期、现金分期,都是免于人情债、快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虽说分期付款通常需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但有时候为了促销,银行也会提供零费率分期的优惠。如购买一个上万元的iPhone,一次性购买可能要吃土一整年,但用信用卡就可以实现免息免手续费分期,一个月只需要还款800元,能够减轻不少经济压力。

那么,同样一笔消费,只是支付方式不同,为什么不选择更划算的信用卡呢?

新人在初次申请某家银行的信用卡时,作为新客户可以获得一份丰厚的开卡礼,然而看到各式各样的卡片信息后就陷入了“选择困难”状态,第一张信用卡该如何挑选呢?

对于刚开始使用信用卡的新人,尤其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而言,由于征信记录是空白,申请的卡片大多为普卡,额度也不会很高,尽量不要先去申请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的卡片,可以先去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卡片申请门槛较低,不容易被拒。申请之后,先熟悉这种透支消费的模式,保持良好的使用记录并积累信用再慢慢提升额度和卡片等级。

从卡片数量来看,日常使用的卡片尽量不超过3张。即使是同一家银行,不同的信用卡还款日也会不同,更何况拥有多张信用卡,今天刷一张,明天刷另一张,一个月下来难免记不住信用卡的还款日,轻则忘记还款产生滞纳金,次数多了还会产生信用污点。有许多卡片并不是有效期内免年费,而是通过刷卡次数达标来免除次年年费,如果“贪便宜”多办几张,却用不到次数,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使用信用卡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再添加1~2张卡片。有海淘、出国旅行需求的消费者可以办理一张VISA、万事达的全币种信用卡,如果去日韩游玩还可以选择JCB信用卡。总之,卡片的选择要根据个人需求定,出差较多者可以办理一张航空联名卡积累航空里程,网购达人则可以办理一张淘宝联名卡快速积累积分。

但通过整理各家银行信用卡发现,除了每年动辄上千年费的“大白金”及高端卡外,各家银行的“小白金”其权益功能都十分相似,拥有多张信用卡虽然可以享受各家银行带来的优惠活动,尽情地“薅羊毛”,但很难每张卡都面面俱到,难免浪费精力和时间。所以在申卡时要谨慎,不要单纯为了卡面好看、赚取开卡礼或其他促销活动就盲目申请信用卡,按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几张信用卡就好。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陈美西据《理财周刊》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