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中新加速互联互通

日期:01-10  来源:重庆青年报

重庆与七省区共建“陆海新通道”

1月7日至1月8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及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主题对话会在渝举行。会议期间,除了落地一系列重要活动,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八省区市政府还签署了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合力推动通道建设走深走实。

共商共建共享积极拓展合作领域

1月7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会见了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部长陈振声,并共同见证西部八省区市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

陈敏尔说,作为中新两国的重要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得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亲自推动,强调要建设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项目实施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陆海新通道”建设扎实推进,成为连接“一带”和“一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性通道。当前,西部省区市和东盟国家、地区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广。重庆、新加坡作为项目“双枢纽”,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增强。希望双方继续努力,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心,扎实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在大数据智能化、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抓好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陈振声表示,再次来到重庆,感受到发展很快、变化很大,深受鼓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以来,新加坡与重庆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取得良好进展。“陆海新通道”建设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加坡愿与重庆一道,发挥好运营中心作用,与相关各方共同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贸易、金融、信息化以及人才等领域互联互通,挖掘合作新机遇,播下合作新种子,促进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根据框架协议,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宁夏、云南、青海、新疆八省区市将在探索共建综合运营平台、协同创新支持政策、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协同协作、联合开展宣传推介、组织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共商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

“陆海新通道”建设历程

据了解,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陆海新通道”是在该项目框架下,中国西部相关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建设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

“陆海新通道”的区域合作始于2017年8月渝桂黔陇四省区市在重庆签署的《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之后,各方又制定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协同办法》,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南向通道”工作机制。

2018年4月,渝桂黔陇四省区市邀请青海省等6省份参加在渝召开的“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并发出了邀请西部相关省区市共同参与“南向通道”建设的“重庆倡议”。2018年6月、8月,青海、新疆相关牵头部门分别加入合作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机制。这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成效为“陆海新通道”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11月,中新两国在李克强总理和李显龙总理的共同见证下,正式签署了《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简称《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陆海新通道”。

目前,“陆海新通道”主要物流组织方式均实现常态化开行。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兰渝专列、“陇渝”“陇桂”“黔桂”“桂陇”“青渝桂新”等多条线路协同发展,共发运铁海联运班列805班,目的地覆盖全球71个国家、155个港口。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累计开行55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661班次,服务网络从越南、老挝、缅甸延伸至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以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有报道表示,此次国内八省区市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的成功签约,是贯彻落实《谅解备忘录》的重大举措,不仅扩大了“陆海新通道”朋友圈,也将有利于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有机连接,助推中国西部开放开发,深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互联互通成果多点开花

除了签署共建协议,1月7日至1月8日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三项重要活动:在鱼复园区举行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奠基仪式,中新(重庆)机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和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揭牌活动。

7日,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举行奠基仪式,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交通物流、医疗健康领域两个合作项目落地。

其中,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隶属于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位于两江新区,占地面积约42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有700张床位,是重庆第一家外商独资的综合性国际医院。医院拥有完善齐备的医疗设施,将为客户提供国际星级酒店式医院管理服务和高品质就医保健体验。系首家全外资医院入渝。

8日,中新(重庆)机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举行揭牌仪式。该公司由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樟宜机场管理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方占股51%,新方占股49%,主要经营管理江北机场餐饮、零售、广告、停车场、嘉宾服务等项目。目前,合资公司共运营江北机场商业约2.45万平方米,管理26.6万平方米的室内外停车场、共6690个停车位,拥有室内外广告面积1.56万平方米,并享有江北机场广告媒体资源独家运营权。

下一步,该公司将借助樟宜机场商业管理经验,充分发挥江北机场商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新合资商业运营品牌,将机场商业整合成为航空旅行体验“不可或缺”的部分和富有吸引力的“人潮聚集区”,助推江北机场商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作为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自落地重庆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140个项目,总金额逾219亿美元。

观点:建好“陆海新通道”意义重大

会议期间,针对“陆海新通道”建设,政商媒各界代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共建“陆海新通道”主题对话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陆海新通道”建设要秉承开放包容、创新实践、协同联动、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为此,“陆海新通道”应重点完善国内外合作共建机制,加快做好有关建设规划;全面推进通道务实建设;做好宣传引导,不断提升中新两国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对通道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外交部部长助理张军表示,“陆海新通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打造好“陆海新通道”体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就新时期推进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共识,成为两国合作的一大新亮点。当下,建设好“陆海新通道”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荣则谈道,社会物流成本是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以及所特有的资源,相结合起来提出一个最好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重庆市宜水、宜铁、宜公,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对东盟和新加坡带来非常好的经济发展利益。所以,重庆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陈美西据新华网、环球网、《重庆日报》、江北嘴财经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