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全力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 渝桂携手推进西部地区联动发展

日期:07-18  来源:重庆青年报

随着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陆海新通道高度集聚资源、有效促进互补互动,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今年以来,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主干线继续实现高速增长。1—6月,渝桂铁海联运班列共计开通809列,同比增长206%,运输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72%。

重庆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道还有提升空间。接下来,重庆与广西等省区市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让西部省区市进一步享受这条通道带来的红利。”

多方合作开启陆海新通道建设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设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中国直辖市重庆作为项目运营中心。

2015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在新加坡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双方同意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选择重庆直辖市作为项目运营中心,将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重点合作领域,确定项目名称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广西捕捉到这一发展新机遇,在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程中,广西不仅是重要的共建者,更是最早提出合作概念的倡议者之一。2017年3月,广西专题调研组从贵州到重庆,一路考察沿线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重要工业园区,并与两省市政府主动对接洽谈启动“南向通道”合作事宜。当年4月,重庆派出近40人工作组,从广西沿海到沿边、从港口到口岸,进行深度考察调研。双方一致认为,两地的开放资源互补性极强,应集中优势、加强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尽快启动“南向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测试。

2017年4月28日,广西成功开行钦州港-重庆测试班列;5月10日,重庆开通至钦州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实现班列双向运行。从测试班列来看,这条线路比传统运输时间缩短了15—20天。自此,西部地区的货物有了“一路向南”的新选择。2017年8月31日,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渝桂黔陇四省区市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南向通道”省际合作机制正式成立。

2018年11月12日,中新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依托两江新区等开放平台,在推动重庆整合全球资源和要素、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经贸往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运营3年多来,重庆已经累计签约中新合作项目169个,投资金额263亿美元,极大促进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合力推动西部地区共商共建共享

2018年4月20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4省区市在重庆召开关于陆海新通道的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6省区受邀参加。会议最后发出“重庆倡议”,欢迎沿线省份共同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

陆海新通道的出现,为西部地区携手共同开启新一轮开放开发提供了新契机。通道的“朋友圈”逐步扩大:2018年6月,青海省宣布加入共建陆海新通道工作机制;两个多月后,新疆加入;今年,云南、宁夏、陕西相继加入……共建陆海新通道省区市扩大至9个。

随着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陆海新通道高度集聚资源、有效促进互补互动,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今年以来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主干线继续实现高速增长。1—6月,渝桂铁海联运班列共计开通809列,同比增长206%,运输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72%。

此外,陆海新通道正加速打通西部“物流困局”。截至目前,陆海新通道的目的地已连接76个海外城市,“港口朋友圈”扩至180个。今年3月,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正式开通运行,可直通广西北部湾港,发往东盟各国,实现了江、铁、海的无缝连接,从而带动重庆外贸新兴业态的发展和开发。

不仅如此,在果园港,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等重庆三大骨干国际物流枢纽已经在两江新区实现了无缝贯通,水、铁、公多式联运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两江新区是中新示范项目的核心承载地。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经累计签约中新合作项目50个,签约金额120亿美元。

接下来,重庆与广西等省区市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让西部省区市进一步享受这条通道带来的红利。

目的地已覆盖166个港口

得益于陆海新通道建设,到广西北部湾港钦州码头中转的货物越来越多。2014年,钦州港被广西定位为北部湾集装箱枢纽港,在广西集散的集装箱货物大多在钦州靠港上岸。当年,广西还在钦州港码头两公里外建起了钦州港东站集装箱站,2015年开通运营,就是现今钦州港海铁联运的雏形。

2017年,随着西部各省区市加快合作,陆海新通道建设快速推进,钦州港成功开通至香港、新加坡的“天天班”航线,钦州至波兰马拉舍维奇、钦州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以及“渝桂新”“陇桂新”“川桂新”“云桂新”海铁联运班列也陆续开通运营。流通的货物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少数几类品种,增加至现在的汽车配件、摩托车、电子元件、纸浆、椰奶、平行进口汽车等40余个品类,钦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也由2014年的70万标箱跃升至2018年的232万标箱。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解决海铁联运发展的瓶颈问题,2018年7月16日,广西开工建设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该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占地约1200亩,由东站作业区和港口作业区两个工程单元组成。

其中,东站作业区新建一条货物装卸线及3.2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主要负责公铁联运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新增延伸至港口的作业区,新建4条有效长778米的装卸线及12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主要负责海铁联运集装箱的装卸作业。

今年6月30日,该中心站正式建成投运,钦州港铁路年装卸能力由15万标箱跃升至105万标箱,每天可装卸列车20列以上。海上航运的货物到港后,可直接在港口作业区装车,随后通过新建的铁路线路快速进入铁路主干线,时间上仅需30分钟左右,而且还降低了港口与铁路之间的物流成本20%以上。

至此,陆海新通道枢纽港钦州港实现了海铁、公铁联运“零距离”接驳转运,解决了铁路港口联运、公路铁网联运“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截至6月30日,今年,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共到达和发送809列,同比增长206%,运送集装箱4.08万标箱,同比增长172%。

截至2019年3月31日,“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901班;国际铁路联运(重庆—越南河内)班列累计开行67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开行846班,目的地已覆盖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六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个港口。

共建陆海新通道任重道远

重庆区位、生态、产业、体制优势十分突出,发挥“三个作用”,要求重庆敢于担当、带头带动开放、引导西部省区市合作互惠共赢、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这些,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均得以体现。随着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西部各省区市交流明显增强,各方收获多多。

“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份,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运行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左右;向北与中欧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及西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等区域。

在西部地区特大城市中,重庆唯一具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并在全国首创了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合作新经验。“陆海新通道”现已形成国际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和国际铁路联运三种主要物流组织形式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格局,且均实现常态化运行,并与中欧班列(重庆)实现有机连接。重庆市已牵头形成西部省区市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体系。

多位人士表示,西部各省区市各有各的优势,陆海新通道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开放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因此,陆海新通道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据《重庆日报》、重庆市政府网等资料整理